阅读历史 |

第138章 外挂修复;量产模式(2 / 2)

加入书签

再试试弹药,这种消耗品是于寒最关心的,需求太大,第一次扩军后,兵工作坊的产量已经无法满足消耗了,一直靠于寒缴获和购买的弹药供给。

从图鉴中选择9手枪弹,输入数量后,一堆黄澄澄的子弹提取出来。

于寒大喜过后,突然想起物品栏里没有叠氮化铅,也就是底火激发药。将意识进入物品栏,发现少了一丁点雷酸汞。

将锻造炉摸清后,又试了试炼化器。这个更逆天了,比如说黑索金,只要提供煤、水、空气,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如果于寒要做军火生意,肯定是一本万利。

有了这两样法宝,兵工厂、化工厂以及基础工业仍然需要建造,工业化是强国的必由之路,锻造炉和炼化器则加装了一套稳固的保险。

再看技能栏,锻造术和提炼术依然在,这就放心了。

锻造炉、炼化器只能从物品栏中提取材料锻造或炼制物品,但锻造术和提炼术可是于寒施展“穿墙术”或“暴·力·拆·迁”的倚仗。打个比方,他就是一个开了工厂的工匠。

像工业设备、战舰这些仍然需要购买,只是重点变成了售后服务,不然别人凭什么给你培训人才?这个系统可出不了生化科技人才。

想到了人才,于寒想起新来的那些学生,确切来说,很多算是书生,等通过考察后,就能安排他们去德国了。

回到住宅后,一家三口吃了顿热气腾腾的火锅。于寒随后告知,他得到辽东其它地方转转。

回来不到二十四小时又要走,韩澧兰和墨玉秋十分不舍,但她们都知道于寒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也没说什么早点回来,只是叮嘱他在外好好照顾自己。

于寒抱了抱两女,出了宅门后,骑马直奔营口。

营口驻扎着第二师一团以及警卫连和师部,师长江海生一直在营口坐镇。

自从军校成立后,所有军官轮流学过半月,已经从野路子向科班转变了。半个月能学到的东西太少,但足够改变观念、拓宽眼界了。

于寒赶到营口时,江海生正举着一本书皱眉不已。内容太多不说,还有很多字不认识。他原本是胡子出身,扫盲班虽然经常去,但短短一年时间不可能认完多少字,何况他不时就得带兵打仗,现在又成了师长,事情就更多了。郭铁生、陶黑柱以及大多团、营长都是如此,好在所有人对于寒的命令都无条件服从,不但个个用功,对手下也督促得很紧。

而且他们已经知道了,倭军大多数小兵都上过学,更别提那些洋鬼子了。一支有学识、懂技术的军队,绝对比一支目不识丁的军队厉害得多,不看火炮都需要算参数吗?

听到卫兵的声音,江海生才发觉于寒来了,连忙起身迎接。

于寒看了看倒扣的书本,勉励了一番后,问起了营口近况。

不提这个还好,于寒一问,江海生顿时一脸便秘表情。其他情况还好说,最令他头疼的是,隔三岔五便有各国传教士上门要求在营口传教,有的甚至想把士兵发展为信徒,但都被他拖了下来。

于寒松了口气,他就怕江海生一口应下或粗暴处理。又奇怪为什么没告诉他。追问后才知道,后者觉得不是什么大事。

于寒想了想说道:“不用拖了,直接拒绝就是。如果有什么难以决断的,就上报参谋部。”

江海生立即挺胸道:“是!”

这也给于寒提了个醒,一味的洗脑是不行的,辽东所有人也应该有一个坚定的信仰了。

目前很简单,士兵扛枪打仗保卫家园,百姓做工赚钱养家糊口,等没仗打了、有钱有闲了又如何?

这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于寒能想到的,一是丰富业余生活,二是让所有人的精神有所寄托,或者两者可以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让人们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好吧,成哲学问题了。

于寒马上拟了份电文,让第二师电讯组发给了参谋部,这次不是作战命令,而是向治下所有人征文,以“仁义礼智信”,再加上“忠、勇”,每篇任选其中一项为主题,体裁不限,录取其中前五十,并设立奖金,前三名分别为一千、八百、五百大洋,其后斟减,只要在百名之内,至少能得十块银元。

这是为了集思广益,从众多作品中挑选出优秀的文章编纂成教材,作为辽东军民的精神食粮。

交代完事情后,于寒在江海生陪同下在营口、牛庄、田庄台、石山站巡视了一番,随后辞别江海生,前往锦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