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8章 面对钱的不同态度(1 / 2)

加入书签

在长安城有钱人并不少,因为只要有钱很多人就算不住在长安,也会试着到长安来寻找一个机会。

所以很多人也把做生意的目标放在长安,甚至来到长安寻找更多的货源,送到乡下去卖。

在这个时候有没有货,都是一个问题,自然就没有所谓的产业竞争问题,除非这个产业是比较低端的,人人都可以做,但是很多人发觉长安能够卖,所以带着作坊来到长安附近生产,长安附近也聚集的比较多非农人口,可以找到适合的工人,要不然从事农业的人口,如果兼职作坊对于作坊的运作是不利的,因为农业有农闲时期,还有农忙时期,到了农忙时期,对于作坊的工作自然顾用不上,但是作坊的工作基本,是每天固定时速,最好能够专心的做,所以很多做法,都不希望自己的员工是在农田里面工作的。

长安可以说是第一批专业工人生产的地方。

失去田地的人,失去土地的人的一个去处,但是前提是他们能够在长安找到一个作坊来安身立命,如果没有办法找到工作,他们很快的就会在长安饿死。或者是在饿死之前,把自己卖掉成为别人的奴仆,换取生存的权力。

在长安城里,永远有很多人不明不白的死去,而这些人并不是长安的良民,对于朝廷来说,奴婢的去处都不是他们关注的,他们关注的是良民,良民除了必须替朝廷缴税,替朝廷服劳役之外,他们的一些需求,还是会获得朝廷的关注与满足。

因为他们如果安定下来,整个大唐就会显得朝气蓬勃,如果连他们都感到恐慌,整个大唐就会显得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

至少在皇帝的眼里看起来,这些人就是指标性的人物,所以在长安管理这些良民的人,必须比管理勋贵人家还更为用心用力,甚至在某些时候,勋贵人家的家人如果犯了法,他们还会比较站在良民这一边,除非是勋贵里面的重要人物,否则良民占有比较大的平等权。

总而言之,人与人的价值不同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于他的权益的判断,甚至一个人有没有做坏事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不是触犯了不应该触犯的人。

“那些想要投奔我们村落的人,是不是也要让他们加入商队?”

范晶晶摇了摇头说道:“最好不要,如果一个人安心种田就让他们种田,一旦这个人脱离了田地,享受到别种生活的模式之后,很多人即使种田也不会专心种田了,现在没有很多辅助工具的情况之下,种出来的田也是勉勉强强有所剩余,如果老天爷不照顾,就很有可能有风灾水灾,作物一无所成,所以种田是非常辛苦的,因此这些人愿意老老实实种田,我们就不要拐带他们,去做别的事情。

海城的那一批人,他们就不是乖乖种田的人,一开始他们就尝试到别种生活,别总乐趣,所以即使让他们到了海城,可以进作坊或者是种田,但是他们的选择,却出乎人们的意料。

他们比较愿意到海里跟其他人争斗,偷偷摸摸的看自己的成果,现在在海上的训练,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他们回到陆地上也不能够待太久的时间,因为他们身上充满着血腥之气。

他们跟大海的搏斗,使他们在陆地上生活的时候,也觉得陆地的生活太过平静,不过认为相对的生活对他们来说算是比较有挑战性。

因为到目前为止,还在开拓商路的过程之中,一定会有非常多血腥事件,甚至有很多的抢劫犯,比起以前,他们现在已经是有组织的武力组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