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古怪(2 / 2)

加入书签

“那我为什么没事?”刘衍试着动了动手,发现自己身体毫无异状,疼痛消失了,而且自己的神经也没有任何异样,没有徐榭眉所说的麻醉感。

“这个我真不知道,也许有的人对胡蔓草免疫也说不定,有些人对某种药物的确能产生某种抗体,对这种植物产生耐药性。”一个穿短蜡染印花裙的苗族少女,嘴里侃侃而谈的却是现代的词汇,如果不是几人知道徐榭眉是从市内中文大学上学,平常人听来会感觉非常怪异。

“那我岂不是不用解药了?”

“没有反应,那就应该不需要解药。”徐榭眉有句话没说出口,你其实还有一个可能,别人都是用一份的药量,你用了足足七个人的药量,所以还有种可能就是用药量太大,药与药之间互相排斥,就跟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一样。当然徐榭眉是不会说出这话的,因为她还要求刘衍办事。

“好,你说需要帮忙办什么事?”刘衍心里不知道徐榭眉的想法,他就知道这次苗疆之行会有惊无险,大吉大利。

……

第二天清晨,刘衍上山了。

这座山就是在苗寨传说之中的一座圣山,因为山上的毒物十分之多,是苗家炼蛊的上佳材料之一!

这山叫做五毒山!

五毒山,顾名思义,传说之中的华国五毒都能够在这座山中找到,所谓五毒就是华国最毒的五种毒物。

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应该分别是蛇、蜈蚣(也叫雷公虫)、蝎子、壁虎和蟾蜍。

中国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中国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中国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有的地方的人们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刘衍来到五毒山的山脚下,踏足而上,边走边挥刀砍出一条路,这条路不光是刘衍上山的时候用,下山的话更好用,因为有了这个参照,不会迷路。

渐行渐上,山中的毒物也开始多了起来,其中最多的就是蛇,各种蛇,竹叶青,金环蛇,银环蛇,反正是各种各样的蛇,刘衍是农村长大的,对于蛇并不陌生,不过北方的蛇跟南方的不一样,但是这只是生活习性不一样,大体还是差不多的。

打蛇打七寸!这是老人们常用的说法,是说蛇头连接蛇身的七寸的地方,是蛇最重要的一个部位,这里就相当于人的腰,起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旦七寸这个地方被控制住了,那蛇就被拿住了,它既不能咬到你,也没法蜷起身使用它缠人必杀技。

刘衍以前打蛇,哪里顾得去寻找蛇的七寸,看见蛇,就是石头和棍子一起招呼,直到把它打的稀巴烂。

现在,刘衍随着反应和速度力量的增加,他敢跟蛇玩了,即使快如电闪的蛇吻,刘衍也能轻松躲过,所以,他就边走,边锻炼抓蛇技巧。

打蛇打七寸,开始时候用打的,或者用刀,后来,刘衍直接就是用手,只有用手才能很好的把握到蛇的动作特点,摸清它的习性。

还没爬到半山腰,刘衍已经是抓蛇高手了。

五毒山的蛇确实多,多到了刘衍都感到咋舌的地步,但是其他的毒物却有些罕见,几乎可以将五毒山称之为蛇山了。

虽然说这里是西南苗疆,自古以来毒虫就多,蜈蚣,蝎子,毒蛇什么的,就因为这里毒虫多,才产生了很多养蛊的。但是这个五毒山的毒蛇却是多的离谱,刘衍倒没细数,他这一路行来,还没到半山腰,最少杀死了上百只毒蛇了。

当刘衍来到半山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五毒山中的隐蔽山洞,这个山洞周围并没有蛇,虽说这里有些光秃,但是这一路上这么多蛇,几乎是走上十步八步一定能碰到蛇,但是这个山洞这里却是一条蛇没有。

这还不算最奇怪的,最奇怪的是刘衍发现这个山洞竟然是人工雕琢的,并不是天生就这样的。

要知道这个山洞起码高有四五米,并且山洞里面可见的地方也丝毫不见狭窄,要雕琢这么一个大山洞需要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

刘衍在洞口的地面上仔细观瞧,这里并沒有爬行动物出入的迹象,

蛇这种爬行动物,爬过后,地面上总会留下印记,尤其是经常有蛇爬过的地方,地面会非常光滑,或者是沙地的沙砾会磨的非常圆润,

但是这里沒有这种现象,所以刘衍才感觉怪异,他沒有贸然入洞,而是沿着山腰继续往上,越往上,毒蛇越少,几乎见不到金环蛇,银环蛇这一类毒性剧烈的蛇,甚至连毒蜘蛛,毒蝎子这一类毒物都少的很,

刘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手指悬空似乎想要在虚空之中点击几下,但是随即又有些茫然地将手放了下来,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自己似乎是忘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究竟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让我产生这样的感觉?”刘衍有些痛苦地揪了揪自己的头发,随即又恢复了原本茫然的状态,开始沿着上山的路开始登山。

刘衍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立身之本——天相系统,天相系统也十分的怪异,居然到了现在也没有发布什么任务!

这绝对是不正常的。

就算是刘衍并没有彻底摸透天相系统发布任务的规律,但是也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