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一十六章 伪·丧尸围城(2 / 2)

加入书签

阵阵的恶臭不断的传来,赵桓皱着眉头看着城外,这样下去,要出瘟疫的!

“城下有三十万左右的百姓,官家知道人头攒动,过万不可计数,末将也清查了许久才清查清楚。”王禀无奈的说道:“他们达不到入关的标准,多数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其实最主要的是渤海人和汉儿太难区分了。”

赵桓沉默的看着城下的人,当初赵桓考虑过了大宋的粮食的压力,确定了两百万的数字。

他并不知道还有入关的标准这一个说法。

显然是执行开关放人的宇虚中定下的标准。

天恩甚隆,但也是有条件的。

赵桓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人头,就是一阵的恶寒和恐惧。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大宋子民是不是也是如此模样,躺在襄阳城下,等待着偏安一隅的南宋接收他们,却被秦桧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给拒绝了呢?

赵桓不得而知,但是眼下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实在让人心惊不已。

这画面赵桓似曾相识,类似于丧尸出笼里丧尸围城差不多。

这群失去了希望的人,和丧尸其实没什么两样啊!

“再筛选一遍,把其中的汉儿都放入关,剩下的人步人甲战阵逼迫,使其退出来州周围。”赵桓看着城下的模样,摇头说道:“拒不服从杀无赦。”

再不赶走他们,来州城很容易就出了瘟疫,大范围感染起来,赵桓还打什么金人?

汉儿归他管,渤海人和顽固的金人都是敌人,他才懒得管。

“可是有些渤海人已经完全汉化了,他们和普通的汉儿没什么区别,官家这怎么挑啊。”王禀非常为难的说道。

赵桓想了很久才说道:“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按着这个标准来就是。”

这句话是唐韩愈所说的话,大概可以总结为华夷之辨的核心。

用夷礼则为夷,认同中原王朝价值观并且服从教化之人,则为华。

华夷之辨的核心并非以血脉、地缘去区分,而是以化去区分,没有任何区别的渤海人,自然可以当成汉儿去看待。

但是这么一句话,被螨清雍正盗版,并且改了几个字,使其意义大变。

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将华夷之辨,狭义的从地域和血脉上区分,这是不符合华夷之辨的核心理念的。

“当初唐太宗问魏征,何为华夷,魏征说,夷狄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所以要对至死不肯归化,不肯接受教化的人,加以警惕。”赵桓看着城下之人,忽然笑着问道:“王将军,若是朕不到这来州,这城外三十万的流民,你会怎么处理?”

王禀稍微愣了一下,略显无奈的说道:“大兵驱赶之,但是官家素来仁善,既然官家要来,自然还是由官家做主为好。”

赵桓才了然的点了点头,看了林幼玉一眼。

这成家的男人,有人管着就是不一样。

按着王禀的性子,这群聚集在城下的流民,怕是在接触的第一时间就赶走了,哪里还等的到这个时候?

王禀是现在大宋唯一的节度使,等于说站在风口浪尖上。

稍微有点风波,就有沉船的可能,那群青病的朝臣们知道他擅自做主之后,指不定什么难听的话就出来,噎的王禀说不出话来。

明哲保身。

赵桓并没有怪罪王禀的小心思,他这个人擅长莽,跟臣斗机灵的事,还是交给皇帝和李纲去做更合适。

赵桓一声令下,早就准备好的军卒,推着捷胜战车,结成了战阵指着城外的流民。

但凡是有暴乱,恐怖的箭矢会带着呼啸的声音,告诉他们什么叫做战争。

无数的军卒在其中穿插,杀掉金人,将渤海人和汉儿筛选出来,交给工赈监去处理。

残忍吗?赵桓并不觉得,当初金人做的比自己要过分的多,河东路那些住在悬崖峭壁上的百姓,把孩子摔死的大宋百姓,日子当初更加难熬。

“官家,韩昉的书信。”赵英拿出一封火漆订好的书信说道。

赵桓打开了书信,看了一眼发呆的完颜宗干和王禀,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走回中军大帐议事,完颜宗干言中了,完颜宗望他要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