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三章,往事(三)(1 / 2)

加入书签

阮父心里悲喜交加。儿子的婚事一直是全家人的心病,别人家同样年纪的小伙子十四五岁时就定婚了。阮家因成份高,托媒人跑了好几家,都被婉言谢绝。

就说阮冬长得俊美,是女儿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可那是成年后的事。在未成年前,没有多少人会重视其外表,重视的是家庭条件。就算少女少男相爱,那也要按照乡俗,婚姻父母做主,由不得少男少女,你就是喜欢那个小伙子那个姑娘也是闲的。

在女方父母眼里,女婿长得如何不在考虑范围,没有残疾就行。选女婿首先要考虑的是男方有没有本事,是否勤劳?家里的经济条件如何?会不会过日子,最重要一点还要出身好,和地富份子做亲戚,女儿受歧视受苦,还要牵连到娘家。

这样一来,如果在人口稠密地方,还可以找寻门当户对的人家,可在原始大森林,村与村之间相距一二十里,各村人口又少,地富人家就更少,有些村庄直接是清一色的贫下中农。如此,阮冬长得一表人材,却面临着打光棍的危险。现在喜从天降。

阮父欣慰地说“冬娃把我愁得吃不好睡不好。今晚就能睡个安稳觉了。

阮母高兴过后,发愁地说“就不知道柏家愿不愿意和我们做亲戚。”

“这你放心,我心里有底,他女儿铁了心不远嫁,村里除了冬娃没有第二个人。”

阮父想到和柏家做亲戚的好处,首先,公社再开批斗大会可以装病不去,村上脏活苦活不一定全让自己干,更重要的是阮冬以后能抬起头活人,说不定还能出人头地。

阮家的两位老人同样不去考虑两个年轻人在外表上是否般配,还庆幸村长的女儿会下嫁到地主家。他们只有一点担愁,彩花是娘老子宠大的,是否知道孝敬公婆?会不会仗着娘家的势力耍脾气使性子。

婚姻自由喊了几十年,由于这里太偏僻,村与村相距较远,恋爱自由只是喊喊而已,这里的乡俗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儿女一般不敢说半个不字,尤其是女儿。

阮父把这件事用随便的口气说与儿子,意思是这事情已经定了,只是给你打个招呼。

阮冬和彩花自小在一个村生活,虽不能说青梅竹马,但村子小见面机会多,隔三间五大家在一起玩耍。后来又是小学同学,后来在公社所在地上中学。阮冬对彩花的感觉既谈不上喜欢,也不反感。

阮冬正在公社中学当初中生,同样没想到竟有这等好事,心里竟然还有点激动。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自己不可能打光棍了。一两年来,伙伴们一个接一个定了婚,只有自己凉着。有的伙伴还取笑他,地主家的儿子没人当媳妇,以后要打光棍。这很是让他苦恼,自觉低人一等。现在好了,竟然有送上门的媳妇,还是赫赫有名的柏村长家的千金,他再也不受他人嘲笑,可以扬眉吐气。

阮冬初中毕业了,到县城念高中。一个边远山区的学生,初次来到县城,处处感到新鲜好奇,也从同学们的眼光和言语上感觉到自己的优秀,特别是女同学,无一不对自己表示好感。

一年过后,阮冬已是大小伙子,十米书来到阮家,商谈婚事。按照这里的风俗,先是定婚,后是送礼,然后结婚。一旦男方家给女方家送了礼,半年内就该结婚。

阮冬不在家。阮冬的父母接待文书。

媒人和阮父分别坐在太师椅,中间是方桌,上面放茶杯,碟子里放着馍。

也许是阮家摘了“地主份子”的帽子,文书态度比以前谦和多了,开口就说“这些天忙啥?”

阮父心里发慌,表面装做啥事没有,沉着应答“见天在地里拔草,今年地里草太多。”

“今年雨水多,草多是正常的。”

“现在雨多没啥关系,秋天少下雨就好。”

文书喝了一口茶,提示道“庄稼要务劳,儿子的大事也要操心。”

“那是。”阮父唯唯诺诺。

“岁数都不小了,也该提礼完婚。”

忧愁涌上阮父的脸上,他一时不知如何回话,情急之中往旱烟锅装旱烟,点“你给个话吧,我也好给女方家回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