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1 / 2)
幽州,这座燕南大州,河北河北坚城,经过多年安定的发展,在燕王赵匡赞的治理下,于政治军事、经济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恢复。不过因为僻处北边,承受着来自塞北辽国的军事压力,始终有个上限。
到乾祐11年为止,城中人口,也就勉强突破了十万,对于这样的大城而言,实则难以匹配其地位。这是座军事意义大于一切的城池,是以在防御设施以及兵力布防上,已经做到了十分完善的程度。
用燕王的赵匡赞的话说,倘若敌众围城,非二十万众,一年时间,不可破。或许有夸张的意味,但从其自信的宣言中,也可窥幽州防御的坚实牢固。
仲夏的幽州,干燥而炎热,所幸一场持续的大雨,洗去了幽州士民萦绕在城池间的一股躁动之意。百姓们都避缩于家中,紧闭门扉,不只是因为避雨,还有官府的禁令。
许多人透过门窗的缝隙,都能够看到,在雨幕之间,也有不少齐装的燕军官兵,气势汹汹地奔走其间,执行着军令。所有人都知道,城中发生了大事,而整座城池,已经戒严起来。
事实上,州城这里还只是戒严,而拱卫幽州的几座城邑,则是完全进入紧急状态,在燕王府的军令下,做好了御寇作战的准备。
大雨依旧淋漓而下,燕王府内的职吏们,都小心肃重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事,雨声似乎成为了忙碌的伴奏。进出的身影,都带着雨露,将干净的大堂沾湿。
雨水不断敲打的着屋檐青瓦,燕王赵匡赞坐在主案后,一老一壮两名将领步入堂间,向赵匡赞行礼:“大王!”
老将名叫张藏英,少有侠气,曾刺仇人于闹市,由是知名于燕蓟,被赵匡赞的祖父,当时还是后唐卢龙节度使的赵德均释,后晋割燕云,也在契丹治下为官,与燕王一系的渊源很深。
中年将领名叫高彦晖,也曾有仕契丹的经历,属于幽燕的军事官僚地主阶级,效力于前燕王赵延寿。这二者,与赵思绾不同,对大汉是存亲近之意的。
是故这两年间,赵匡赞调整燕军派系实力,除了提拔青俊,对于这样跟随他政治脚步的老将宿将,也多加委用。
如今二人,张藏英为幽州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正使由赵匡赞亲自兼着,高彦晖为幽蓟巡检使。本身就是燕军中代表性将领,是故他们的上位,并没有引起不满,嗯,除了赵思绾以外。
“说!”看着二人,赵匡赞也没怎么客气,直接问道。
张藏英已是画甲之年,须发花白,虽则身负暮气,但在变乱时刻,也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拱手向赵匡赞禀道:“刺面军已然控制住,赵思绾的亲信将校,悉数擒拿。有大王王令,余部将士,也都主动上缴武器,暂时幽禁于营房,等候大王处置!”
听他这么说,赵思绾松了口气,到目前为止,燕军上下,正军兵马总计约两万步骑,其中赵思绾统帅的刺面军就有三千人,其中三分之二都是骑兵,也确实是燕军中战斗力最强大、装备最好的一部。能够顺利安抚控制,就基本避免了内乱的风险。
赵思绾为什么敢与辽国联络,并自信地表示能配合辽军破幽州,这支刺面军就是他最大的底气来源。
当然,他自诩对麾下掌控严密,心腹遍插上下,却不知晓,对于麾下最精良的一支兵马,赵匡赞又何尝会任其脱离掌控,只是一直以来秘不发作,表面以其他燕军来吸引其注意力,暗中则布下诸多暗子、后手。是故,当得知赵思绾有反意之后,便以雷霆之势力,迅速将其羁拿,瓦解。
赵思绾事发,还是有一定偶然性的,原因还在于当日被赵思绾斩杀的那名叫作赵炎的军官身上。回到幽州后,赵思绾派人通知其家人噩耗,并厚赠以钱绢。
赵炎的家人原本也是接受的,但请告于“坠亡”地点,想要去祭奠并寻找尸身,赵思绾又如何能给其指出个目标,于是粗暴地拒绝了。
赵炎家人不服气,求上门去,惹得赵思绾大怒,性情凶暴的赵将军,哪有闲心同这种小人物纠缠,粗暴地命护卫将之毒打一顿。
这样一来,赵炎家人直接告到了燕王府。而此时,辽军南寇雁门的消息已然越过太行,传到幽州,作为与辽国接壤并同之交流许久的地方势力,赵匡赞立刻就察觉到风向的不对。虽然敌用兵于西,他这边也是下意识地提高了警惕。
这种波诡云谲的气氛中,曝出了赵炎的问题,为了降低影响,赵匡赞于是派人去查问,毕竟,那赵炎算是燕军的一名中级军官,不明不白地死了,总需要有个交代。
这一查,就查出问题了,由赵思绾的一名亲兵曝出来,那名亲兵与赵炎交好,更对赵思绾对赵炎家人的凶暴感到寒心,秘密举报细情,并将私会萧护思欲谋不轨的情况一并说了。这下直接惊动了赵匡赞,并引起了其高度重视。
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赵匡赞不动声色,故作不知的派人斥责了赵思绾一顿,并说边情诡异,正当御敌防备之时,不能以此事乱了军心,让他亲自去向赵炎的家人解释并赔礼道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