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一十三章 金百合计划(2 / 2)

加入书签

47年的春季小坡在东京银座开了一家肉铺,出售冷冻的羊肉、猪肉和牛肉、鳄鱼肉,同时还在郊区建了一座大型冷库,储存各种肉类。这些肉都是在主位面印度半岛的养殖场用瘦肉精养大的牲畜,专门供应日本市场。孙岳山在大坂郊区建起一座大型垃圾发电厂,焚烧刘涵从主位面运来的垃圾发电。两个人赚到的日本票子一大部分用来采购日本渔民捕捞的海鱼,制成咸鱼干送到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移民区。金明在长岛开了一家鱼丸工厂,制作的鱼丸都是以主位面日本核污染海域所产海鱼为原料加工的,那些海鱼生的千奇百怪,主位面没人敢吃,倒是便宜了次位面的日本人。鱼丸中添加了香味剂、大麻,日本人很快就吃上瘾了,每天都会有大批市民排着队买回去做料理。摄影师去了香港,按照刘涵的授意,在油麻地开了一家电影公司,随后大量从内地招募画师,成立了一家动画制作中心,拍摄宽银幕武打片,制作动画片。刘涵很看好他的公司,给他提供大笔资金,是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刘涵不干涉公司经营,每个月只需给刘涵按期分红即可。

这一年的八月初,刘涵来到了次位面的巴基斯坦,此时巴基斯坦和印度正在为了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撸胳膊挽袖子,准备上演全武行。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印度仗着肚子大、脖子粗,想要一口吞掉整个克什米尔,这样就在战略上占据了优势。巴基斯坦国内民众多数信奉伊斯兰教,而印度是个佛教徒占绝对多数的国家,伊斯兰与佛教互相都看着不顺眼,现在又发生了领土纷争,这场战争就不可避免,随时可能爆发了。巴基斯坦这个时候正在四处求购武器、弹药,为接下来的战争做准备。可是这个国家比较穷,英国人没有给他们留下像样的东西,没有拿得出手的企业,也没有丰富的有价值的资源,手里只有英国人留下的几条步枪。没有钱谁也不肯卖给你武器,似乎是这个道理,但世上就有一个不怕麻烦的军火商,愿意通过以货易货的方式,用武器、弹药交换巴基斯坦的特产,黑核桃、羊绒织品、羊、驴、骆驼、金银、黄铜、象牙制作的艺术品。用这些东西就能得到战胜印度的希望,从而保住克什米尔,巴基斯坦乐坏了。于是双方以最快的速度达成协议,巴基斯坦在国内大量搜罗这些东西,装满了刘涵带来的十艘万吨巨轮,刘涵则交给巴基斯坦五千挺马克辛重机枪、司登冲锋枪五千支、五百万发子弹、五十万枚手雷、五十万颗防步兵地雷、五百门各种口径迫击炮、每门迫击炮配弹五百枚、-10式反坦克枪榴弹一千支、弹药若干,反坦克地雷五千枚、半潜艇三十艘。刘涵提供的这些东西无法帮助巴基斯坦战胜印度,只是为巴基斯坦输入一些新鲜血液。历史上巴基斯坦参战的都是克什米尔的部落武装,刘涵提供的这些武器、弹药正是为民兵们准备的。印巴第一次战争注定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坦克、飞机、重炮即便送给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培训出来操作这些武器的官兵,所以刘涵提供这些武器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场战争要打三年呢,刘涵会经常过来看看,收一些黑核桃、羊绒,买一些手榴弹、地雷。

刘涵抽空回到了沙漠基地,这里几个月前建了几百个大型室内水池,一个个靠近营地、集中营、林区占的玻璃棚内建有水泥池子,池子里存着清水,每个池子都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以往刘涵需要反复穿越许多次才能将这些池子装满水。这次回来后他发现穿越戒指的搬运能力提高了数倍,他往返一次带来的水量就灌满了所有的水池子,这些水池子如果装满了可满足基地一个月的需求,包括植物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供给植物灌溉的那些水池子里养了鱼,种了水草,将来还要种植荷花,供人观赏。基地种植的粮食是耐旱作物荞麦、土豆,蔬菜品种倒是很多,但产量有限,刘涵不但要给他们送水、带来泥土,还要援助他们食盐、稻米、白面、豆油以及一些生活用品。

基地移民所用的燃料主要是主位面运过来的玉米秸秆,这些玉米秸秆都是从主位面国内的大型农场收上来的,压缩减少体积后,刘涵一次性将其带过来,刘涵搬运一次就能满足基地数年所需。这里的移民不会浪费一点东西,居民每次做饭都会收集灶台里的草木灰送到玻璃蔬菜大棚做肥料。未来他还要向这里输送更多的人口,人口多了,仅仅搬运淡水就够他忙碌的了,哪里有能力援助大量的粮食和生活用品?所以最初在这里建设世外桃源的想法就有些不切实际了,为了长久发展,基地必须要向外发展,与沙漠之外的世界建立联系,这样就可以从外界得到生活物资。

距离沙漠基地最近的就是位于沙漠边缘的且末县了,三百多里地,刘涵从主位面弄来一百头骆驼,组建了运输队,刘涵跟随运输队在沙漠里走了六天,其间遇到两次沙漠风暴,对付沙漠风暴的办法就是将骆驼围成一圈,人躲在骆驼围成的圈子里,出发前刘涵给运输队成员配备了风镜和口罩,可以避免沙尘钻进口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