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6章 画地为牢也是计?(第三更)(1 / 2)

加入书签

各部下汇集一堂,牛辅也不再端着架子,命人将河东一郡的兽皮图铺开后,便开口道:“董公集结我等讨贼,便是要平定河东这白波贼之乱。幸得董公神威,我等尚未出战,已获捷报!”

公孙昱一听这话就傻眼了,什么仰仗董胖的神威就有捷报了?十万白波贼的胆子莫非比耗子还小,只听说董胖要讨伐他们,就吓得躲进深山老林不敢出来了?

然而,面对公孙昱质疑的眼神,牛辅却丝毫没有脸红,继续一本正经的说道:“适才前线传来最新战报,叛将张杨攻打壶关不成,已于南匈奴单于栾提於夫罗逃至上党。白波贼已失臂膀,正是我等建功立业、报效董公之时!”

这话传入耳中,公孙昱整个人又有些思密达:什么叫张杨和於夫罗逃窜至上党了?分明是河东郡坞堡甚多,这些家伙嫌骨头难啃,转而劫掠上党郡去了!还有,这上党郡难道就不是大汉的疆域了,上党的百姓就不是大汉的子民了吗?

牛辅这种闷骚男人的清新脑回路,还真不是公孙昱这种正常人能够理解的。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口之时,却听得李傕和郭汜等人,齐齐高呼了起来:“董公神武!”

一时间,屁股都抬起来的公孙昱,又坐了回去:跟这些脑残,分明是讲不出什么道理的。

一想到,战争的残酷,公孙昱就头疼的要死,毕竟,他麾下那些士卒,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既然他们把他们自己的生命交给了自己,那自己自然也要为他们的生命负责。

坐在下首位置的公孙昱,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眉色更加忧虑的张绣一眼。直到此时,他终于明白张绣这位可怜孩子,为何一开始就愁眉深锁了:有这么一个不着调的中郎将统领大军,此番讨伐白波贼一役,前途实在堪忧

不过,牛辅适才一番话中,公孙昱还是听到了一些他感兴趣的内容:叛将张杨。

张杨,字稚叔,并州云中人。早些年与吕布、张辽同属丁原麾下,后来张杨和张辽被丁原一道派到西园,先后投靠蹇硕和大将军何进。

随后二人又被公孙昱那位便宜老爹何进一道被派出去募兵,不过张辽主要是在河内河东两郡,而张杨却回了并州,张辽距离雒阳近,先回了雒阳,张杨却一直没有消息。

在公孙昱的印象里,张杨为人厚道,是个挺忠笃的人。而且历史上张杨两番收留如丧家之犬一般的吕布,可谓是个极念旧情的人。只是公孙昱没想到,这白波贼之乱中,也有张杨的身影,而且沦落成匪还和南匈奴勾搭在一起了。

不过想想也是,张杨募兵期间,雒阳风云变色,何进很快就倒了台,换上了董卓坐庄。张辽募兵回来时,正赶上董卓入京,他毫无选择余地,只好委身在了董卓麾下。后来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张辽才算是寻到了并州军组织。

可张杨情况却不同,想必他募兵完毕时,董卓已废立了天子。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近在眼前,张杨除非是傻了才会率兵投靠董卓。然而在并州他又丝毫找不到组织,除了落草为寇、靠劫掠维持之外,恐怕别无他法。

照这样看来,这个张杨,其实是个可争取的人物。毕竟他也算是何进部下,而公孙昱跟张辽关系也不错,若是能让张杨旧友张辽书信一封,公孙昱觉得还是有七成把握的。只可惜,张杨如今流窜到了上党,想要联络恐怕还要颇费一番功夫。

心中暗暗记下此事,公孙昱这时也不由蹙起了眉头,继续听牛辅长篇大论畅想未来。

“白波贼看似人多势众,却不过一盘散沙,断然不是我等西凉铁骑对手。然此番贼寇来势汹汹,若要尽除也非一朝之功,我等自不可贸然轻动,稳扎稳打方为上策。”

听着牛辅这一番废话,公孙昱实在有些无语。因为直到此时,他根本不知道牛辅想要干什么:若说牛辅言於夫罗和张杨一事,还算鼓舞士气的话,那他接下来自然该有进讨之策。毕竟,他随后也说白波贼一盘散沙,在公孙昱看来更应逐个击破才是。可最后,牛辅又冒出了一个稳扎稳打的战略,实在让公孙昱搞不懂这闷骚男的战略方针。

更令公孙昱困惑的是,牛辅直到此时也算说了一大堆了,但关于白波贼到底人数几何,将领何人,动向意图如何,统统一概没提。也不知牛辅究竟是不知道,还是根本就是脑中没这些概念。

故而,觉得再听下去可能就要精神分裂不可的公孙昱,当即站了起来抱拳道:“牛中郎,在下初来乍到,尚不知白波详情,不知可否劳中郎告知一番?”

牛辅闻言,也似乎如梦游初醒一般,拍着脑袋道:“哦,正是如此。本中郎醉心河东战事,终日谋划,倒忘了这些。”说罢这些,他才面向地图似乎想要讲述一番白波贼的状况,可愣了一下后,又忽然向张济说道:“张校尉一直兵临前线,对白波贼知之甚详,不如便由张校尉代劳。”

公孙昱这一下就对牛辅死心了:合着你光惦记着河东战事了,却连白波贼状况都没搞清?就这水平,实在连纸上谈兵的赵括都不如。人家赵括怎么说也是饱读兵书,可你牛辅完全就凭着感觉制定讨贼战略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