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2章 希望嘉谷试一试(1/5)(1 / 2)

加入书签

国家领导人老在滇省的考察十分顺利。

尤其在最后一站,嘉谷的表现让他心情颇好。

因此,在考察接近尾声之时,他专门留了一点时间与齐政进行交流,听取嘉谷的意见和想法。

看到坐下来的齐政,老含笑点头:“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产业发展快,全靠龙头带。嘉谷这个龙头倒是做得不错嘛!”

齐政谦虚地表示还有待进步。

老莞尔,继而问道:“小齐,我注意到嘉谷现在已经不仅仅着眼于农业本身了,就像在水稻产业上,开始将水稻种植与休闲旅游、化等产业深入互动,将特色农产品和旅游景点整合包装,这是嘉谷特意设计的战略吗?”

齐政点头称是:“我们现在是尝试围绕水稻产业,积极发展稻田养殖、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入挖掘农业的旅游功能,发挥第一产业接二产连三产的作用。”

老若有所思:“就像是岛国的第六产业模式?”

齐政讶然,但很快回答道:“基本就是这个概念。”

“第六产业”的概念是岛国农业学者在九十年代首先提出的。

其实就是说,搞农业的不再只搞种养第一产业,还要加工农产品第二产业、销售农产品深加工或配套服务第三产业,这样才能获得多环节增值价值“123”=6,“123”=6。这就是“第六产业”的来历。

不得不说,岛国人在精细农业上确实有一套,他们充分发挥了“你想要什么花样的农业,我就能搞出什么花样的模式”的鬼畜精神,把农业、工业、服务业打通,并且形成第二和第三产业服务于第一产业的创造性模式。

大田农业、精细农业,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嘉谷可以说是两者兼具,但后者发力较晚。某种程度上,说嘉谷是在参考岛国模式也无不可。

“这很不错。我们国家的农业情况,复杂多样,对于农业发展模式而言,何种模式最适合我国,何种模式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应该是嘉谷这样的公司一直要探索的问题。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与弊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老似乎说起了兴致,语气略显激扬。

“小齐,你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是有些发言权的。在探索过程中,嘉谷有遇到什么困难,或有什么体会,不妨直言。”

考察中齐政就看得出来了,老似乎挺喜欢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来了解基层的真实想法,自然不敢打马虎眼。

齐政稍作斟酌,开口道:“就嘉谷的实践经验来看,无论选择何种发展模式,如果没有有效组织引领,效果都不会理想,这是由目前我国农民基本主干力量的普遍认知水平决定的。”

老目光炯炯。

齐政也放开了不少:“从多数农村来看,对农民群体的有效组织引领显然是欠缺的。这也导致了,在这些农村,三十年来,全球化、市场化与他们无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