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七章 冒险战术(1 / 2)

加入书签

虽然都是建立在喀斯特地形上的山城,然而做为郡治的且兰却明显比毋敛难守一些。

毋敛容易守卫的原因在于城池所处的特殊地形,西面是一个不小的湖泊,既可以为守军提供充沛的水源,又保护住了毋敛西门,同时毋敛的北门位于山顶,西门位于山腰,山势还比较陡峭,难以运送大型攻城武器上山,仅有南门面向平原容易受敌,所以汉军只需要分出少量兵力就能守住东西北三门,可以把主要兵力用于南门,守卫起来自然比较轻松。

且兰的情况却不同,仅有东门位于山顶难以攻打,北门虽然面向山腰,但因为高度不够和山势比较平缓,仍然有可能成为敌人的进攻目标,西南两门更是直接面向平原,必须都得部署重兵守卫,另外再加上且兰的城池规模要比毋敛大得多,防线拉长,所以汉军要想守住且兰,肯定得投入在毋敛时多得多的兵力。

也还好,汉军已经不是三次毋敛保卫战时的汉军了,乘着南中军队在短期内无法兵临城下的机会,汉军上下抓紧时间收编俘虏和招募新兵,,利用方便面和糖果的强大诱惑力,还有靠着且兰远比毋敛为多的人口基数,迅速将兵力扩大到了两千六百余人,拥有了相当充沛的守城兵力,部署防御时不再捉襟见肘。

当然,代价则是汉军队伍里的新兵和降卒比例更进一步扩大,张志的起家本钱毋敛县兵所占比例也达到了几乎微不可计的地步。

除此之外,环绕且兰西南两门的流向沅水的天然河流,也给汉军的守城帮了大忙,不但有力的阻拦了敌人的攻城步伐,还为汉军起到了预警作用,兵力有限的南中军队除非能够就地发动大量的人力全面填河,否则南中军队自己动手,不管填塞那一段护城河,都能让汉军马上知道南中军队准备主攻那一道城门,对于汉军的针对性布防相当有利。

经验丰富的南中大将杨稷当然也很明白这个道理,九月二十四这天,率领着南中军队小心推进到了且兰城下,迅速亲自勘探了一番地形后,杨稷除了命令南中军队在且兰西南角的六里外立营外,马上派遣使者赶往且兰北部的人口集中区,劝说且兰境内的地主豪强出人出力帮助自军攻城,打算先把且兰西南两门城外的护城河彻底填平,让汉军无法判断自己的主攻方向,然后再从容向且兰城池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杨稷自然少不得早早就开始打造攻城武器,准备利用牂柯境内普遍盛产的毛竹建造起八架云梯车,还有用木材生产出一些撞城车,磨快了刀再向汉军这只小肥羊下手。

霍弋的独孙霍彪也没闲着,出于对张志引狼入室的切齿痛恨,抵达且兰城外的当天,霍彪就领着一队骑兵冲到了且兰西门城下叫骂,用各种各样的难听语言辱骂张志的全家老小,甚至还包括张志现在都还没影的媳妇,发泄仇恨的同时,也试图况,我们和他骂阵,摆明了是自取其辱。”

“那赶快,赶快准备攻城!”霍彪吼叫道:“等破了城,生擒到了那个匹夫,我要亲手把他的舌头割下来喂狗!”

霍彪再怎么着急也没用,因为张志狐假虎威提前给且兰豪强打的预防针逐渐开始奏效了,本来就害怕张志引来东吴军队祸害且兰,又见霍弋派来且兰平叛的南中军队太少,担心得罪有东吴军队撑腰的张志,导致汉军和东吴军队在打退了南中军队后找自己算帐,手里掌握着大量人口的且兰豪强谁都不敢贸然站队,全都找尽各种借口推辞拒绝,不管杨稷派去的使者如何劝说利诱,说什么都不肯出人出力帮助南中军队攻城。

在这个期间,当然也有且兰豪强把陆抗写信与张志联系的情况告诉给了南中军队,结果杨稷和霍彪等人听到这一情况后,当然更加认定张志已经引狼入室得手,出了名喜欢趁火打劫的东吴军队马上就要乘机入寇南中,惊怒交加之余,也更加急于攻破且兰,干掉张志这个开门揖盗的卖国贼。

最后也实在是没了办法,在急需人力的情况下,杨稷只能是采纳了王约的建议,派遣军队武力逼迫且兰豪强贡献人口和粮食,往死里得罪且兰豪强不说,还仅仅只是逼得且兰豪强交出不到六百人的田奴,还有勉强只够南中军队吃十天的粮食。

人力实在严重不足,杨稷还被迫放弃了同时填塞且兰西南两门护城河的打算,改为决定只在且兰的南门城外填塞出两道十丈宽的过河道路,然而即便如此,因为汉军将士的全力阻拦,填河进度还是进展十分缓慢,被南中军队逼着运土填河的民夫在汉军的坚决打击下死伤惨重,逃亡不断,计划用三天时间完成的填河工作,花了四天都还没有能够完工。

第四天的下午时还出现了这么一个情况,始终闭城不出的汉军突然在城上又蹦又跳,高声欢呼说东吴援军很快就到了。这一情况报告到了杨稷与霍彪等人面前后,杨稷在脸色铁青之余,除了派出大量斥候赶往通往舞阳和毋敛的道路远处建立岗哨外,又拿定主意道:

“不能再浪费时间了,出动我们的军队帮忙填河,明天之内,一定要填出两条足够宽的过河道路,后天破坏贼军埋设在城下的竹刺和鹿角拒马,大后天休息一天,三天后攻城!”

都知道留给自军的时间不多,王约与霍彪等人自然也都没有反对杨稷的决定,接着到了第二天时,在杨稷的亲自监督下,兵力宝贵的南中军队便出动了大量士卒,担土挑石的加入了填河工作,而情况报告到张志面前后,张志自然是马上就往且兰南门增派守军,抓住这个宝贵机会削弱强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