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煤球出来了(一更求首订)(2 / 2)
如果不是煤炭市场不景气,倒腾煤炭也可以大赚一笔。
随着煤炭的倒来,全旭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后世的煤球和煤球炉子。
全旭叫来牛结实,将打煤球的模具图形交给牛结实。
虽然全旭的毛笔字写得不敢见人,可关键是他的作图功底相当不错,要不然,他也成不了一名宣传策划,这个工作可需要美术功底。
牛结实不识字,可是看着全旭的图画,很快就明白了全旭的意思。
这件东西并不复杂,仅仅用了一夜的时间,牛结实就打造一只煤球模具。
这只煤球模具,与后世的几乎一模一样,特别是套筒,原本全旭以为古代铁匠会非常困难,毕竟,打造一支枪管,对于工匠们来说,非常困难。
准备一根长约三十公分,直径约七毫米的圆柱体的钢芯做冷骨,先将做铳管的熟铁烧至红热,然后工匠将烧至一定温度的坯料取出,用锤把炽热的熟铁敲在钢芯外,卷成一根铁管。并在包铁的过程中不停的抽出钢芯用水冷却,防止钢芯和熟铁焊在一起。卷成的铁管厚度也要在一公分左右。这样铳管才结实,经得起连续十数次的发射。
由于三尺以上的长铳是一节节焊合的,所以焊接不好的铳很容易炸镗,工匠们把是否焊接的天衣无缝的铳管当做制铳成败的关键。明代中期,倭寇侵略时明军工匠取巧,造成了很多事故。
结果呢。
牛结实发现全旭弄来的钢材,根本就没有铁,都是钢,他是用小坩埚,把钢铁融化成钢水,直接进行浇铸。
然后又打磨内壁毛刺与飞边,这样以来,活塞部分运转自如。
“东家,您看合适吗?”
“合适,非常合适!”
全旭望着牛结实道:“你这里有煤炭吗?”
“有!”
牛结实急忙将块状的煤炭取出来一大盆。
全旭道:“我要炭粉,不要焦炭!”
牛结实又让人端过来在大盆煤粉。
“倒在地上!”
全旭指着牛结实道:“加入三四锨土,掺均匀,倒入搅拌!”
牛结实按照全旭的指导,认真的做了出来。
煤球里加入泥土,其实是为了定型,毕竟纯煤是无法定型的,更何况,纯煤燃烧更快,这也是为了节能。
很快,一堆煤泥混合完毕。
全旭拿着煤球模具,将模具按在煤泥上,随着煤泥的挤出,支撑起活塞杆,全旭轻轻提起煤球模具,用脚轻轻一踩模具,一颗煤球就出现在地上。
“按照这样的办法做!”
牛结实起初有些不熟练,慢慢的开始熟练起来。
全旭接着道:“这种煤球模具,一个需要多少钱?”
“这个……”
牛结实道:“耗费四斤七两钢,怎么也要一两银子!”
“没关系,继续打造,越多越好!”
全旭道:“成本一两,咱们卖二两银子也不算贵吧!”
“不贵,不贵!”
牛结实转而望着铁匠工坊里的众铁匠道:“都听到了吗?现在来活了,抓紧时间干活!”
牛结实的铁匠工坊是全旭手下所有产业里,唯一一个没有产出的工匠。
木匠工坊里制作各家家具和展台、书案,天天非常忙碌,而郭富贵也一步一步扩充人手。
此时的工匠工坊已经有两百五十多名工匠,虽然大部分家具不是庄户们自己用,就是放在学院和其他部分。
然而,在女人坊的装修过程中,却采购了价值六千余两的家具,算是木匠工坊的第一笔营收,这让郭富贵得意了好几天,每次看到牛结实的时候,他的鼻孔一直朝天。
这让牛结实非常郁闷,好在铁匠工坊也可以盈利了。
原本全旭计划,从后世购买煤球炉的炉胆,结果,杜亮在看到炉胆的样式以后,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的可以做。
仅仅四天功夫,杜亮就拿出了炉胆成品,甚至连外壳也做出来了。
在这四天的时间里,牛结实等工匠,在全旭大院外边的空地上,打了足足两万多颗煤球,密密麻麻摆成非常壮观。
随着炉胆的炉壳都是陶制,比薄铁皮制作的煤球炉自然是更加沉重,不过煤球炉也不是到处移动,影响不大。
全旭将一颗已经干了煤球放在柴火上烧,直到煤球烧得一半通红,就用煤夹子夹起来,放进炉膛里,接着再放入两块煤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