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8章 家属大院(昨天欠的一章)(1 / 2)

加入书签

通货膨胀这一点对于希望营来说是不存在的,现在的农民普遍都是赤贫,对于消费主要集中在布匹和食盐上,城里不种地的官员、工人、商贾他们要比农民多一样粮食的购买,只要控制好粮食、布匹和食盐的价格,在希望营就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危险,以老百姓爱存钱的习惯,估计有了钱都会存进银行,毕竟放银行里还能得到一点利息!

希望营该担心的是通货紧缩,百姓穷怕了,拿到手里的钱不是大事绝对不舍得花出去。政府最该做的是如何刺激消费,让百姓把手里的钱花出去!

这个论点在会场上引起的争论最多,大多数人的观点都是挣多少花多少那不是败家子吗?咱希望营哪能鼓励老百姓做败家子呢?

败家子肯定是不能当,但是经过一年的休养生息,另一个花钱的大事集中出现了,俗话说:“饱暖思**,贫穷起盗心!”过了一年安稳日子的家庭,自家的适龄闺女小子都该成家立业了,希望营规定男女成亲的年龄不能低于十六岁,并且成亲必须要有官府提刑司婚姻登记所的备案,不然官府不予以承认,生了孩子也不会分给土地。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认夫妻双方是否已经到了法定的成亲年龄,太过年幼生孩子的风险太大了,一尸两命损失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同样也在损失国家的人口增长,这个年代人口就是实力!

这些准备成亲的新人首先就要有婚房,建设司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又能大赚一笔,希望营的不准私人建造房屋这一条是最遭人痛恨的,在百姓看来这就是一条明显的敛财手段,其他的方面希望营都做的让百姓无可挑剔,好在希望营为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让百姓没有买不起房无处容身的危机感!

经济问题是个最抽象的问题,即使后世那么多的科技大爆炸,社会资讯那么便捷,一些经济专家对经济问题的预测也一样是跟天气预报一样,全凭经验蒙!

跟眼前这些土著讲市场经济,讲投资与消费还不如直接下命令让他们执行呢,通过成功的案例总结经济发展的规律,编写到教材里为希望营干部学院的后备官员讲解。

——————

一天的会议结束,张三一脸疲惫的回到家中,他的家在宣府镇希望营总部西边一点财神庙的旁边,建设司为希望营高层官员修建的大院里,为了这个家属院,建设司在先是在城外建设起了一个成熟的社区,以一换二的方式跟住在这里的百姓进行了置换,并按照人口每人发了一两搬迁费。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大院采用了水塔式自来水供水,管道是陶瓷厂生产的陶管,有了自来水就得有上下水道,还要有相应的污水处理厂,这些配套的工程是为了以后全城通水做可行性验证。

这笔钱建设司可出不起,这是民府特批的一笔专用的款,整个大院的加上拆迁费用共计花费了三十多万两银元票!

张三的家是一栋三层的小楼,一楼是厨房卫生间、会客室和餐厅!二楼有一间张三的书房,剩下的都是卧室。小楼下面是一个小花园,根据个人的喜好,愿意种什么就种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