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1章 政府责任(2 / 2)

加入书签

这明显是另一套治国之道,如果这一套治国之道大行天下,儒家又将何去何从,想到这里孙传庭不寒而栗,难怪这少年明知道天下士绅无数,挑战士绅就是自寻死路,还义无反顾的站在了士绅的对立面。

孙传庭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张三的这套理论根本无法与儒家的治国之道并存,二者之间是生死存亡之战。

现在的士绅普遍都认为希望营对士绅得苛责与流寇残害士绅如出一辙,都是长期心理失衡所造成的报复心理,一旦这希望营的首领之人久在高位,自然就会成为士绅的一员。

这些话自己又该如何传递出去,虽然看起来张三与希望营众人对自己敬重有加,实际上对自己的防范无时无刻不在。

更为关键的是这话说出去是否有人会信,一个不到弱冠的少年就算是天资过人,又如何能自己独创出一套与儒家截然不同的理论。

孙传庭觉得自己跟在张三身边的时间越长,压力就会越大,这世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可否认张三的这套理论目前来看生机勃勃,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儒家放在局部一地也能焕发如此生机,如果放到天下之中还能如此吗?这是孙传庭的疑问。

如果张三知道孙传庭的想法,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也没有永远不变的制度,要想保持永远向上的姿态,就必须要与时俱进,还要因地制宜。

儒家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儒家本身的学术理论,而是在于其思想中保守成分,一旦思想保守,就会变得因循守旧,与时代脱节。儒家理论放到汉代就是先进的制度,放到现在的大明就是腐朽的制度,儒家最缺少的就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儒家思想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当政者提供一个合理的等级工具,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等级,在‘礼’的潜移默化中等级就很容易确立起来。当一个人从小就对另一个人顶礼膜拜,慢慢的这个人即使强大到超过了另一个人,依然会对其有自觉的自我矮化表现。

然而儒家确定了当权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又不甘心永远伏低做小,于是一套天人感应的理论应运而生,这套理论天生就是给帝王准备的。无论什么天灾人祸都能套到帝王头上,多少年来儒家就是靠着这套理论制约帝王。

刘汉代秦历经几世的休养生息国家的国库逐渐丰盈起来,可是刘季这个泗水亭长凭什么能够坐上至高无上的位置,而且还是以臣代君,虽然刘季不过是个斗食吏,但那也是拿的大秦的俸禄,以臣伐君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刘季的登上帝位,打破汉之前几千年的贵族传统,这让看中出身的的先秦贵族们,心中及其不满,只是迫于无奈接受刘汉的统治,就是这样汉初的贵族造反也有好几起。

大汗此时面对的是根基不稳,急需一种天下都认可的理论统一思想,不然天下早晚还是会分崩离析。这时候一个叫董仲舒的儒生应运而出,他给正在奋发图强的汉武帝献上了天人感应,天下有德者居之的理论,同时还提出著名的三纲五常理论。

汉武帝对这套理论深爱之,这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于是郎有情妾有意,一拍即合,罢戳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由此兴起!

(.)大明帝国设计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