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登州的盐田法(2 / 2)
李世民其实早就已经看出了这一步,所以李世民才会对李治给李佑批盐引无动于衷,因为这是一个好事情,既可以打击世家,又可以勾起世家对李佑的抵制和不满,简直是一箭双雕。
不对,是三雕,因为李佑的盐确实好,不但便宜还细,这可以让大唐的百姓吃到又便宜又好的盐,这不是三雕是什么?
李世民老谋深算,不得不佩服。
这个盐呀...其实在唐朝前期的时候,做得真的很好,因为唐朝前期,为了鼓励生产,与民修生养息,朝廷对于民间经营盐政采取宽松态度,也不征收盐税,对于民间贩售私盐予以默许。
一直都是很好的,但是安史之乱后,唐朝经济遭遇重创,急需开源节流。
于是唐玄宗便将目光投向盐政,开始征税盐税。唐德宗时期,两税法已经取代租庸调制成为朝廷征税的方式,盐税成为朝廷重要税源。
这一下就完了,很快出现了一种榷盐专卖...榷盐最开始盛行是为了解决军队“资源枯竭”的难题,后来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安史之乱后榷盐专卖制度开始成型,政府开始垄断生产和销售全过程,正所谓“尽榷天下盐”。
其具体做法是在盐产地专设监察院,负责收购当地生产的盐,然后由官府负责销往全国各地。官府垄断盐政买卖,利润全部收归国库,盐的定价由朝廷决定。
可是国家通过盐业获得了巨大财政收入,但是这是建立在剥削百姓的基础之上,朝廷给商人制定了高额赋税,那么商人为了牟利,自然要加价转嫁给百姓。
盐价的上涨开启了恶性循环。唐朝时期有很多因贩盐而成为巨富的商人,与之相对地是百姓的生活负担加重,甚至不得不选择淡食。
朝廷对官盐把控如此之严,商人贪婪加价售盐,民间自然出现贩卖私盐的情况发生,唐朝对于贩卖私盐更是严格管控,刑罚量刑很重,偷卖一石盐者要被处以死刑,一斗以上要遭受杖刑。在京城如果贩卖私盐被抓,那么他的邻居以及家人都要连坐。
可是贩盐的利润如此之高,自然有盐户铤而走险,高价把官盐贩卖给商人,商人又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贩卖出去谋取暴利,长此以往贩卖私盐的人却被百姓拥护,唐朝官府却渐渐失去民心。
后来,贩卖私盐的人身边就出现了大量追随者,公然与政府叫板,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和黄巢便是贩卖私盐出身,后来的王建、徐温也是靠贩卖私盐为生。
唐朝的灭亡多多少少有盐的影子,而现在的唐朝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李佑才可能光明正大的卖盐,如果李佑穿越的时期是在安史之乱之后,那么李佑这样的卖盐就是不成立的,因为那个时候盐税是大唐最重要的来源,是必须要收归国有的。
李佑的卖盐不敢说会得到官府的许可,即使得到了,有一位官员从中作梗,李佑还是会失去的,好的是,现在的大唐盐税不是唯一,所以李佑的盐才可以售卖,也可以卖遍全国。
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