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香蒲大饭店(1 / 2)
约定在香蒲大饭店聚会是秋歌首先提议的,起因是县里政府部门的招聘考试。
香蒲大饭店位于东南二道街路口,是一家大型国营饭店。往北距离县医院一百多米,往西距离县城十字街也是一百多米,从东面城东过来的人都是城东菜农和陆小西叔叔那个屯子周围的农民,向南走二百米就是泰宁县的太平湖。特殊的位置加上交通便利,生意一直很红火。
饭店的门脸儿朝北,对开的大门正中是一个长方形牌匾,黑色牌匾上五个烫金大字:香蒲大饭店,牌匾两边悬挂着饭店的幌儿,一边一个,红色的穗子随风飘荡。东北饭店的幌子是有说道的,寻常店里挂红色幌子,常以蒸笼造型为幌体,幌体一般用黄绸子包围起来,幌体下垂着着红色或黄色穗子,寓意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回民餐馆则挂蓝色幌子,幌体略微扁一些,下悬蓝色穗子,表示本店清真。
饭店的幌子是可以摘下来的,早晨由学徒工用一根带钩子的杆子把幌儿挂上,晚上下班时再摘下来,每天挂上摘下是因为怕大风刮坏,还有就是怕坏孩子给偷走。大部分饭店都会有几个学徒工,一是跟上灶师傅学上灶的,二是跟面案师傅学面食的,学徒工的工资比正式职工少,是正式职工的一半,也就二十五元左右。
饭店挂一个幌子,主要是小吃,一些平常的包子、稀粥、咸菜、馒头和油饼之类;如果饭店挂上两个幌子,就是能经营一些家常炒菜,本地的特色,煎炒烹炸,虽然不能是啥都有,基本上能叫得上来的菜,大师傅都能做。如果挂上四个幌子的饭店,就是能包办酒席,有专业师傅主灶,比较复杂的菜,大师傅也能做,装修相对地也好一些,甚至有一些独立的包间,泰宁县的宴宾楼就是四个幌子。当然从来没有三个幌子的饭店,因为仨幌和撒谎谐音,没有人这么挂的。
高考录取结束,考上大学的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准备完毕走了,没考上的同学(戏称大学漏子)还没从郁闷中走出来时,县委的一张招生简章给大家带来喜讯,政府部门面对高考中分数在录取线以下三十分以内的学生,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录取前二十名补充缺少办公人员的机关单位,录取单位是公安局、法院、民政局、镇政府、财政局、文化局、政府办等十个部门,考试时间是十月二十日下午两点,考场设在县一中,考生名单上有四十人,就是说每两人中录取一人。
因为秋歌曾经补习过一次,大部分人她都认识,她提议考试结束后,录取通知书接到之前,一起聚一次。既然大家都参加招聘考试,也就是与大学无缘,将来就是县城一分子,能聚到一起,互相有个照应,同时可以组成个组织,将来有外地回来的同学们,大家一起招待。秋歌的提议带来热烈的掌声,有人提议组织就叫老乡会,秋歌当会长,秋歌摆摆手说:“当个联络官可以,会长最好由男同学担任,有威望,有组织能力,同时还要有酒量,另外没参加高考的同学有几个已经上班,到时候通知一起来,秋歌的面面俱到又引来一阵掌声,铃声响起,考试开始。”
这次考试跟过去不一样,是一张综合试卷,包含政治五十分、语文一百分、数学一百分,满分总分是二百五十分。考试时间是一百二十分钟。试题本身跟高考相比简单多了,跟平时的测验小考差不多,轻松愉快的两小时过去,老师收走试卷。
从考场出来,觉得考的还可以的从脸上就能看出来,考的不好的学生也没了聚会的兴趣,马华是秋歌的好朋友,自然跟秋歌站在一起,她查了一下留下来的人,男生八人,女生四人。离约定的吃饭时间还有一小时,有人提议不骑车,推着车子走,这样在路上还能说说话,大家边走边聊,路过卫生局的时候,马华去喊姜萌,秋歌去叫陆小西。
十二个人里,陆小西大部分都认识,有三个男生不太熟悉,陆小西掏出香烟给大家发圈儿,有两个不吸烟的,其他人都点上烟,吐着烟圈儿。女生们躲开这些吸烟的,也有个喜欢闻烟味儿的马华,马华说爸爸吸烟,从小闻惯了。姜萌比陆小西上班早,对场合上的事见多识广,她张罗大家别站马路上说话,先到香蒲大饭店再互相介绍,姜萌干练利落的样子被后面两个男生悄悄地送了个外号:“阿庆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