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四章 监税司(2 / 2)

加入书签

“公子是说,四卫三军?”

四卫,乃是皇畿四大卫士。

分别是蓝营,上塬,陵阳,州山。

此四城,分别驻守两万大军,列于皇都四方,是当年大骊高祖立下,拱卫皇畿之用。

三军,当然是龙骧,虎贲,御林三军了。

他们驻扎皇都,每军一万人马,以镇皇都。

当年,李铮如日中天时,麾下有龙骧统领有李信,虎贲统领元吉,尚武帝则亲自掌管御林军。

后来尚武帝发难,虎贲统领在一夜之间,就成了司徒牧。

可以说,在皇都的任何权力之争,都绕不过这三军。

“公子,尚武帝南征北战,国库空虚,四卫大军更是空虚,人马早就没有两万了,尤其是陵阳一卫,实际上连一万大军都没有,司徒越此次东征,没有调动四卫大军,就是这个缘故了。

何况此四卫大军,远在皇都之外,皇权的争斗,很少会波及到他们,这么来看,李湛和妖后的对决,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三军了?”

李信想了想,又接着道。

四卫虽然衰败,可这三军,还是如开国时的那般强盛。

不管是建制,还是装备,丝毫不受影响。

李湛流落在外三年,在皇都唯一的势力,就是丞相赵武,对这三军的掌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对的,若是李湛没有武力,纵然大骊没有了大乾,司徒家也会辅佐其他人上去,轮不到他。他要成为皇帝,就必须得做点什么,至少这三军之中,他要争取来一军,司徒牧虽然不是虎贲将军了,可虎贲军还在他的掌控之中,龙骧骑统领如今是秦林,他一样也是司徒家的人。

唯一一个御林军老将康盛,从年轻时就追随尚武帝,可以说他是尚武帝最忠心的臣子,他对司徒家的依赖,没有其他两位那么强,更重要的,他曾是夫子门生,对夫子的忠心,也要大过司徒家。”

“公子是想让李湛主动拉拢康盛?”

李信问道。

“不错,就是他,这也是我让李湛亲近夫子的原因,当年,齐国僭越祭祀东方天帝,夫子逼宫尚武帝,尚武帝顶住压力,没有出兵,今妖后虽然出兵,可却并没有取得成效,反而让齐王更加得意,这会让夫子愈发恼火,如果说朝堂之中,谁最能帮到李湛,那一定就是夫子了。”

“公子明鉴,以李湛的心思,也应该会想到这一层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等赵国退兵,然后拉拢苏秀!”

“正是,赵国退兵,也预示着赵国不再与司徒家合谋,苏秀背叛,更是让司徒家孤立,再得到夫子的支持,大乾皇帝就快要完了。”

李铮喃喃说道。

龙山宫外。

有一处宅院。

今日,宅院的门匾焕然一新,成了城主会三个鎏金大字。

十八个席位,共计十四个人。

除四董之外,剩下的十城席位,都是由龙山其余城主担任。

李铮没有插手席位的推举,但这并不代表他不可以提议。

今日,是城主会的第一次正式会议。

宫殿之中,算上李铮,刚好十五人。

“城主会,永远是少数服从多数,今日由我来提议,七日之后,由诸位来表决,这将是城主会的第一次正式会议。

我龙山之域,大小城池,共有一百三十九座,小则数百人,大则数万人,庶民达百万之余,一年所产,有三成做为贡税,缴纳给魏王!”

说到这里,李铮故意停顿。

众人的面色,尽皆生出了变化。

说到底,李铮是魏王派来的人,他难道要为魏王彻查贡税?

“这贡税以前是多少,现在还是多少,以前何时送走,现在还是何时送到大梁,不会有半点儿的变化。”

这句话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若是贡税太多,那我们龙山的氏族,就活不下去了。”

李铮的话,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所以,为了让龙山所有人活的更好,龙山所有的城池,必须得独立,城池之间,不再需要纳贡,所有城池只需要贡献出一部分税收,由城主会处置,而城主会掌管这些税收的人,将会是四位常务席位,而我只替所有人监督。”

四董除了自己的城池之外,还统御着许多城池。

这些城池必须要向四董纳贡,为四董征战,才能保证活下去,至于出钱多少,完全就看四董的脸色。

李铮的提议,从表面上来看,他们还是要向四董交钱,可实际上,这一切将会协议化,正规化,从本质上,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而李铮也可以借此,插手整个龙山的税赋,一步一步的深入到龙山各个角落。

一句话落地,有人欣喜,有人则面沉如水。

李铮不管他们,又继续说。

“所有城池,只需要每年税收的二成即可,我会在城主会下,立一监税司,专门用以监督各城税收,一旦这规矩定下了,就不容更改,谁要是反对,那就是和城主会做对,和龙山所有的城主作对,当然,今日只是提议,诸位切莫着急,七日之后,我们再行投票!”

两成,听起来很多。

可实际上,对于小城主来说,要比以前少多了,这是让他们满意的条件。

至于四董,还是能拿到税收,唯一的变化,就是所有的钱财收上来之后,由四董统一处置,公平划分,这将意味着强者不再是恒强,弱者也有机会强大。

完美的平衡,正好用以制约董宪。

相信能拒绝它的人很少。

城主会,让李铮插手整个龙山行政权,将其连成一片,监税司则是财政权,将来还要成立城主军,来为城主会作战。

只要这三步成功了,龙山就彻底在他掌控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