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秀蓉婚事(2 / 2)
因为两个人都在镇上,贺加强又是镇小学的老师,因此,朱家也就没有再象嫁大女儿朱秀珍那样,先是去“看家屋”,然后又合字算命,男方家人还专门到朱家下聘礼等等。在朱家来讲,朱秀蓉能够找到一人“吃商品粮”的,并且是学校的老师,就已经是天大的福份了,贺家的人也觉得儿子能够找一个能干、贤惠,并且家族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女人,也算是解决了大儿子的终身大事。虽然贺家觉得大儿子是老师,是“吃商品粮”的,而朱秀蓉是农村里,和贺加强一样,他的父母对此也有些遗憾,但家里几个娃娃,总算是解决了一个娃娃的终身大事。并且大儿子自己都不计较这个问题,做父母的当然也不好过份强调这一点。特别是贺加强的父亲,毕竟是老师,既了解自己家庭的情况,也理解大儿子的想法,并且在婚姻问题上他相信缘份。在两家父母都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贺加强和朱秀蓉最后才能够最终结成秦晋之好。
因为家在农村,家里的负担又比较很重,并且又是家里的老大,后面还有几个兄弟和妹妹,为了节俭办婚事,贺加强和朱秀蓉商量,决定不办农村里那种“九大碗”式的传婚宴,而是采用城里人比较现代的新式婚礼。
所谓的新式婚礼,就是不办酒席,只是在确定结婚的那一天,把亲朋好友、单位同事等等请到新房来坐一坐,新郎新娘事前买一些糖果瓜子、花生、香烟之类的东西,客人们来时吃点喜糖、嗑点瓜子、剥点花生、抽点喜烟。当然,来客都会送一些礼物,如脸盆、茶具、炊具等生活用品,也有送布料、床单等日常用品的,当然,更多的是送钱。特别是有单位的,一般都会是把钱凑在一起,找一些人作代表,到新郎新娘那里恭贺。当然,关系特别好的会单独送礼,如果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和新郎或新娘的良好关系,会在单位上和单位同事一起凑份子,另外再单独送礼,当然,如果这样的话,一般也会单独到新郎新娘那里祝贺。
朱秀蓉把自己要和贺加强举行新式婚礼的想法给家里人说了后,开始家里的人不太愿意,特别是李翠菊,觉得自己的女儿结婚,如果用女儿所说的那种新式婚礼结婚,觉得自己脸上没有面子,感觉有些偷偷摸摸一样,似乎是自己的女儿嫁了一个好差的人。倒是朱根福理解,想到二女儿能够找到一个“吃商品粮”的老师,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加上他也知道贺加强家里的情况,如果举行传统的婚礼,不仅要多花不少钱,而且也要多不少事。既然女婿提出来,女儿又同意,就按照他们的意见办就行了。朱根福都同意了,李翠菊也就不好再说啥,只是说:“如果这样的话,就太亏我们蓉儿了!”
就这样,朱家又一个子女的个人问题解决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