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 皇帝、皇孙的日常(1 / 2)
对于这个有心机、有远见的孙子,老朱自然是再满意不过了。
他打下了江山,如今大明的国势也越来越强。老朱的太子也是一个优秀的储君,将政务打理的井井有条,文臣武将都服服帖帖,这肯定可以成为有作为的明君。
现如今有着一个看起来非常有雄心、有远见,也不缺少仁善、手腕的太孙,老朱更加骄傲。
只要这三代做好了,大明的根基自然是无比扎实,大明的江山传承说不定会更加久远。都说汉朝时百姓心归大汉,说不定以后就要心归大明了,因为三代明君可以为一个盛世王朝打下一个无比坚实的基础。
至于有些时候小朱的想法,也让老朱和大朱哭笑不得。有些地方觉得有理,有些时候也觉得小朱还是太小了,还需要继续锻炼、继续学习,这样才可以有更多的见识和进步。
老朱心情不错,自然的将一些事情扔给朱雄英。
在应天府的时候,早些年就是很多的政务先让太子过目、处置,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太子做决定就好。至于剩下的一些事情,或者是一些大事,老朱自己来处理。
现如今也可以这般,很多的事情先让太孙过目、处置,然后再送到他跟前。
只不过考虑到太孙的年龄,以及太孙处理政务的经历不多。所以先让太孙处置没问题,但是还是需要尽数送到老朱跟前,老朱需要看看,对的就直接下旨之类的。
觉得有不对的,无伤大雅的就发下去,老朱允许他的孙子犯些小错误,他可以补锅。要是比较严重的,老朱会自己改改,到时候在私下里和孙儿说说,指出其中的不足。
这不是偷懒,单纯的就是老朱要给他的儿孙锻炼的机会。
“皇爷爷,孙儿在北平的时候可没有插手地方事务。”朱雄英看着奏章,说道,“这般问候皇爷爷身体的,直接批‘朕安’?”
老朱点头,喝着茶说道,“可以,再看看是哪些人上的折子。”
朱雄英忍俊不禁,他太了解老朱的性格了。之所以记得这些人的名字,看看亲疏远近,关系亲近的还好。要是关系比较远,或者是位置比较重要的大臣因为这些事情专门上折子,少不得要被记在小本本上。
朱雄英一边批着奏折,一边说道,“这些人尽是写些小事,和尚圆寂了,当地产的果子味道不错。孙儿看了这些奏折,就是这浙江布政司稍微靠谱点,说了点水调雨顺的事情。”
老朱立刻嗤笑,说道,“他的折子咱看过了,隔三差五的就送过来了,都是这般。”
朱雄英瞬间无语,本来还觉得这是一个还算不错的官,还是稍微的说了点正事。可是结果倒好,一个折子翻来覆去的上了好几次,顶多就是改几个字。
其实朱雄英看过不少奏折,很多的都说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这样拍马屁、刷存在感的折子,是奏折当中的大部分。真正有要事的,其实倒不算多。
朱雄英一边批着奏折,一边说道,“皇爷爷,现如今政事太多。皇爷爷勤政,但是事务也太多了些。要不组个内阁吧,可以咨政……”
朱雄英话还没说完,老朱就打断,“这事不要再提,你说的那甚内阁。今日你可他咨政之权,明日就可批奏折、阅政事。英儿,这可不好!”
其实在老朱废了丞相后,就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务,实际上等于兼任宰相。前些年老朱也搞出来了四殿大学士,但是很快就废了。现在又有了文华殿大学士,只不过也就是辅导太子,只是顾问而已。
老朱总揽政事,他也不希望有什么助手之类的,他不放心除了大朱和小朱之外的任何人。在老朱的眼里,政事也就是他祖孙三代可以碰,其他人肯定不能挨。
对于老朱的这般态度,朱雄英一点都不意外。工作狂的老朱,也希望他的儿孙也都是这般的勤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