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2 急不来(1 / 2)
作为大明朝的皇帝,朱允煐可以说非常忙碌的,吵吵闹闹的早朝结束后不代表一天的工作已经完成,也可以说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而已。
这很正常,皇帝显然也不会只是主持早朝而已,朝堂之上商讨的事情确实非常重要,但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他们更多的工作还是在批阅奏折,这也是最消耗时间的。
而这些批阅奏折的工作,也可以体现出一个皇帝是不是勤政。
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朱允煐没好气的将毛笔扔下,“这一个个的都没点长进,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总是想着要卖弄采!”
在朱允煐扔出毛笔的瞬间,包括王承恩在内,武英殿里的侍女或者太监都已经纷纷跪下了,哪怕他们也明白皇帝不是在对他们发脾气,不过这个时候还是需要跪下来。
朱允煐似乎后知后觉的看了一眼,随即说道,“都起来吧,朕也不是在说你们。”
或许是已经坐了四年的龙椅,也可能是因为朱允煐一直都是比较有威严的,哪怕很多人都知道当今天子对待宫里人还是比较仁慈的,不过该小心的时候还是需要小心,该敬畏的时候更加需要敬畏。
叹了一口气,朱允煐自言自语说道,“朕为何一直想着要搞出来内阁大学士,不就是因为这些琐碎的奏折实在太多了。整日都是批阅这些奏折,圳什么事情也都别做了!”
这就是皇帝大权独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吧,尤其是在废除了丞相制度之后,皇帝直接统辖六部,全国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皇帝直接掌控,自然也就意味着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忙不过来才是一个常态。
就在朱允煐还在发牢骚的时候,王承恩小声的说道,“陛下,周王殿下求见。”
朱允煐抬起头看了一眼王承恩,随即问道,“五皇叔来了,可是说了何事?”
王承恩立刻带着小心,才解释着说道,“回陛下,周王殿下言说孝康大典初稿已定,还请陛下圣览。”
这一下朱允煐倒是来了兴趣,因为这件事情确实值得他更多的去关注。
这部孝康大典可不是寻常的着作,这基本上就是大明朝的百科全书,自然也就意味着皇帝需要更多的去重视这件事情,朝廷也需要为此给予更多的支持。
更何况不管是对于老朱来说还是对于小朱来说,这一部大典还有其他的一些政治意义,这也是他们无比在乎的事情,自然不会有任何的马虎,这件事情也需要做到尽善尽美。
孝康大典,而不是洪武或者英示,这就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大朱虽然没有当上皇帝,可是也被猪语音追封为孝康皇帝,这也就足以说明很多东西了。
所以哪怕以后这么大典成书是在英示皇帝年间,但是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这件事就是孝康皇帝开始储备的,英示皇帝也就是做好了最后的整理和完善。
朱允煐点了点头,说道,“让五皇叔去乾清宫吧,先让皇爷爷过目,朕忙完这里的事情就过去。”
王承恩自然没有什么意见,还是赶紧去传达圣旨,这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而周王朱橚也没有什么意见,作为大明朝的贤王,朱橚可以说这些年也做了不少事情。而负责编撰孝康大典,朱橚也觉得这是理所当然,这件事情他能做好,这也是他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之一。
本来孝康皇帝就是他敬爱的大哥,再者就是这一部大典实在是太宏伟了。哪怕此前也编撰了一部关于植物的书籍,在再和这一部大典相比,那就是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累肯定是不会累的,毕竟也不需要他这个周王殿下事必躬亲,很多的事情都是交给负责编撰的官员去做好就行,周王可不是要去拿笔杆子,他需要做好的是管理和协调。
孝康大典这可是好东西,这也确实花费了朝廷不少的人力物力,也花了不少的时间了。
不过朱允煐不觉得这样的事情就是多余的,他也明白以现在的识字率,这一部鸿篇巨着不可能让所有的百姓都看到,甚至很多人顶多也就是能够看到其中的几册而已。
但是这一切也都是值得的,有或者没有是完全两码事,朝廷也需要做好这样的一些整体性的工作。这可不是什么单纯的政治工程,这样的一篇鸿篇巨着对于大明朝的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
还是继续批阅奏折吧,脾气发了也就发了,但是接下来还需要继续工作。哪怕偶尔会觉得不耐烦,但是作为一个勤政的皇帝,牢骚之后就需要继续批阅奏章。
这样的套路很多人都熟悉了,显然不是在说王承恩,而是在说当今天子英示皇帝。
忙完了这一切,朱允煐马不停蹄的朝着乾清宫走去,在那里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呢。
刚刚到乾清宫门口,本来看起来心情还算不错的英示皇帝就笑不出来了。自然也就是因为他的那个宝贝嫡长子,这个小混球看起来故态复萌了。
趴在石桌上的小小朱看起来聚精会神,左手在不断的翻着书页,他的右手捏着印章,在不断的啪啪的盖着章。
盖章狂魔说的就是小小朱,这孩子前几年就有这样的习惯,倒不一定是因为他多么喜欢说话书法字画,单纯的就是湖弄差事,就是想着一些投机取巧而已。
好多的名人字画等等都是被小小朱鉴赏过了,理由自然就是因为那些字画上有着当今太子的印章,这就是最好的证明了。
也就是因为老朱和小朱对于这些字画不感兴趣,所以很多人趋之若鹜的艺术品,在朱家天子眼里也算不的什么,只要小小朱不是给毁了就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