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笔记(1 / 2)
司宁宁也不戳破她,笑得鹿眸弯弯应了一声“好”,半晌又望着蒋月认真道:“等以后有时间了,我用这些果仁儿做出好吃的,第一个跟你分享。”
蒋月垂着的脑袋下,嘴唇微微上扬,不多会儿有抬起头故作厌弃地望着司宁宁,“我最讨厌的画大饼的人了,你别光给我画饼,你要实行起来!”
司宁宁摆手笑道:“安心吧~”
听到这里,口是心非的蒋憨憨再也绷不住了,埋首一边忙碌,一边“哼哼哼”的偷笑,乐得跟掉进米缸里的老鼠似的。
晚饭还是大锅饭,众人却是各吃各的,譬如莫北的鸡汤面,徐淑华的蒸土豆,宋小芸和李凌源等人的煮红薯.
还有不想吃红薯、土豆等粗粮,又图方便煮鸡蛋的司宁宁。
煮鸡蛋剥了壳儿就能入口,吃完也不用洗碗什么的,对司宁宁来说,算是短暂地解放了双手。
饭后洗漱,司宁宁打了半盆热水掺着两瓢冷水一起端进房间,草草擦洗一下身体,就又端着用过的水去了屋外,冲完脚才进屋。
厨房锅里热水有限,又是好几个姑娘一起用,根本不够分的,而且就算热水无限用,就那一个小小的洗脸盆儿,换几盆水司宁宁都觉得洗不掉身上的汗渍,更别提味道。
所以只眼下洗漱只是将就着擦了擦,晚点找机会进空间再冲一下。
司宁宁把傍晚那会儿收拾出来的坛子和装萝卜干的笸箩、筛子都搬进房间,点燃煤油灯招呼蒋月和宋小芸一起,她在前面手把手示范往坛子里铺垫了两层,之后蒋月她们想自己动手试试,司宁宁就让出了位置。
司宁宁打量两眼,大抵估算了一下半干的萝卜干的数量,接着冲蒋月和宋小芸说道:“尽可能压实一点吧,切的萝卜干比较多,要不然得省不少。”
“那不得浪费了?”宋小芸坐在床边跟蒋月替换着往坛子里塞萝卜干,一听会剩下不少,生怕会浪费,赶忙站起来催促道,“蒋月你用力点,多往里塞点儿!”
那急躁的模样,恨不得把蒋月挤去一边,自己上手干。
司宁宁哑然一笑,拍拍宋小芸胳膊安慰道:“别那么着急,放坛子里就是能储存更久,要是实在塞下不去那也不会浪费,还有别的吃法呢。”
“别的吃法?”
这句话成功勾起了蒋月和宋小芸的好奇心。
“嗯。”司宁宁颔首,下巴朝笸箩里的萝卜干抬了抬,细述说起做法来,“剩下的找个东西装起来,或者再晒一晒再装也可以,之后要吃的时候就抓点出来泡一泡,炖骨头汤时加一点,或者泡开了加醋加辣子拌开都行,好几样吃法呢。”
“以前怎么也没见你做过?”蒋月擦擦嘴角,眼睛晶亮憨地想着小狗似的望着司宁宁,“下回什么时候做?我也要学!”
“以前萝卜也没长成啊!”司宁宁无奈摊手,半晌以拳抵唇“哼哼”笑了两声,“放心好了,下回要做的时候儿,会叫你的。”
“嗯!”蒋月用力点头,一侧宋小芸连忙跟着表态,“我也要!”
“好~都教!”
萝卜干都处理妥当,司宁宁床边的小桌子再度空了下来,睡觉前,徐淑华在煤油灯下拼凑布料纳鞋底,司宁宁瞅着光线不好,就把两站没有的都点上了。
蒋月和宋小芸搬着椅子围凑过来看书,司宁宁也闲不住,翻出之前晒好的金樱子,坐在床边用小剪刀破肚剪开,去除里面的小绒毛和籽。
她低头忙碌,长睫敛下在眼睑落下一层剪影,整个人都显得十分专注认真。
徐淑华拼好一层鞋底,抬头扭动脖子缓解疲劳的空档见着这一幕,没忍住提了一嘴,“之前就看你晒这些小刺球,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用?”
司宁宁把之前跟莫北和霍朗解释的说辞又说了一遍,半晌笑道:“我今天又摘回来不少,这个是先前摘回来的,我把这些处理出来,腾出小筛子好晾晒新摘回来的。”
“你啊,就是想法多,这事儿要是换作是我们,就算是在书上看过也不会想着去实践。”徐淑华摇摇头感叹。
宋小芸附和道:“我也觉得是!有些事儿吧,看的时候觉得会了,等实践的时候,手跟脑子里想的压根就是两码事儿。”
司宁宁唇瓣弯弯笑了起来,“就啥琢磨呗!你们光看我弄着弄那的,还不是一步一个脚印儿走过来的?我这人本身也是个闲不住的。”
蒋月两眼盯着书本,淡定翻了一页,“这话没毛病。”
“噗……”
“哈哈哈哈!”
也不是多有笑点的事儿,屋里几个姑娘却忍不住齐齐笑出声。
把清理完的金樱子单独放起来,司宁宁把新摘的金樱子倒进筛子里,备着明天起来端出去摔,临了爬上床闭眼入睡的空档,她“啊”地打了个哈欠说道:
“我前阵子从梁院士那儿得了本笔记,里面关于农业方便什么饲养啊、中草药啊、种植的知识多了去,好些有意思的东西,等得了空闲,我都想动手试试看。”
“那笔记有那么神奇吗?记了那么多广泛的知识?”蒋月问。
司宁宁懒懒回道:“虽然都读过书的,但院士和普通知识青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蒋月倏忽从床上翻身起来,双手撑住床沿望着司宁宁床铺的蚊帐问:“那这笔记能借给我看吗?司宁宁,能吗能吗?”
“能啊。”司宁宁侧过身,隔着蚊帐望着对面蒋月模糊的身体轮廓浅笑一声,“不过不是现在,得过阵子才行。带回来的笔记太旧了,装订的本子基本都散了,等我抄完给你看新的。”
“好!”蒋月一口答应,神情得意极了,要是有尾巴的话,她这会儿尾巴估计都能翘到天上去。
“睡觉睡觉!等我明天回去给你敲坚果!”
“嗯~”
司宁宁不是无故提起那本笔记的,她有一定的目的性。
一来那本笔记上记录的东西确实多,二来则是,她不想以后做点什么,被人问起时都要找现成的借口去应付。
而且司宁宁自己也琢磨过,决定在抄录复刻梁院士那本笔记的同时,融入她所了解的知识,添加一些便于生活的小技巧。
举比较贴近生活的例子,像一些就地就能取材的东西,例如松柏、艾草、皂角等植物,就可以利用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