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3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2 / 2)

加入书签

看完了陇右战报,周钧长长的叹了口气,又翻回到战报的第一页,看着吐蕃军主帅的名字——桑赤若三个字,陷入了沉思。

从敦煌之战开始,再到陇右之战,桑赤若这个名字,在战报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统看下来,只要是他指挥的战斗,无一不是胜仗。

但是,最关键的是,周钧可以肯定,在史书之中,根本就没有这样一位吐蕃名将。

历史在某些地方,量变引起质变,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些完全不同的迹象。

放下陇右战报,周钧又拿起了安西战报。

阿布·穆斯林不出他的所料,果然率兵发动了第三次怛逻斯会战。

事实上,阿布·穆斯林发动这场战争的时机,看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

大唐发生内乱,叛军攻城略地,情势万分危急,朝廷甚至要抽调边军回防;安西军和北庭军,抽调了一万五千人,赶往中原地区,西域内的唐军数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安西节度使以及大批将领,也随之离开,整个安西军队的控制,也处于相对薄弱的时期。

所以,阿布·穆斯林在这个时候,发动第三次怛逻斯会战,如果站在纯粹战略的角度上来看,非但没有任何问题,反而是一步好棋。

然而,阿布没有料到的是,这场战争除了那些能够看见的因素,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因素。

比如呼罗珊行省的人民,对于阿拔斯军队的不满,已经处于爆发的边缘;再比如,画月所率领的伍麦叶起义军,在隐门、大食教团、埃及军团和帕帕尔人的帮助下,已经羽翼渐丰;当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火药和火炮的问世……

两军开战之前,安西军将决战的地点,安排在怛逻斯城西边的五弩戈壁,其实是安西军内部经过慎重考虑后的结果。

五弩戈壁多是沙丘和石地,常年被风沙所覆盖,能见度很差,将黑火药装桶埋入地下后,大食人在进军时,很难会察觉;而且那里的地面,大片大片都是戈壁滩,坚硬而又广袤,非常适合火炮的跳弹式进攻。

这些因素归总到了一起,第三次怛逻斯之战还没开打,阿布·穆斯林的胜算就已经少了八分。

即便如此,真正看到安西军报之后,周钧才发现,自己或许还是低估了热兵器对于战争的影响。

按照李嗣业在军报中的说法,阿拔斯军队遭遇到火药桶爆炸之后,虽然炸死者不过数百,但数万大军已经处于完全的混乱之中;之后的火炮攻击,杀伤虽然不过十数人,但却最终引发了敌人的溃败。

黑火药武器声势虽然浩大,但是在没有批量化列装的前提下,杀伤力其实并不明显;未知事物所引发的恐惧,才是阿拔斯军队失败的最终原因。

看到这里,周钧也发现了安西军火药武器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热兵器投入战场之后,在战争初期,可以借着敌方不熟悉武器的前提下,造成一定的威慑能力,取得战场优势。

但是,一旦敌方适应了热兵器,这种威慑力就会大打折扣。

第二个问题。

当前的青铜火炮,数量少,成本高,而且非常依赖于地形。

万一作战场地不是类似于戈壁的硬质地面,那么炮弹很可能就会陷入土中,无法弹射,威力也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想办法改进火炮,让其更加适应于战争环境,也是当务之急。

大唐奴牙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