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八十八章 阶级二说(1 / 2)

加入书签

什么是所谓阶级?

什么是所谓阶级壁垒?

前段时间,在汕尾工作的老弟聊天时解释得非常透彻:阶级就是你是科级干部,你周围因工作也好、现实限制也好,只能交到同级别的好友;而这些好友所形成的圈子就叫狭义上的阶级。

而所谓阶级壁垒,这就好比俩学生:一个考公务员、一个考研;两个人都往死里学,用尽平生所学终于考上了,于是乎,考公务员的说“考公比考研难多了,看看比例,百里挑一啊”?考研的说“呵呵,考公考的都是中学知识,多练就能成功,考研考的是很多很多门专业知识,不可同日而语”!

而社会上,觉得自己能力应该能考公的则会抨击考研简单;而觉得自己不屑于考公的一心求学的,则会强调考公简单。

以前为什么有个别体制内的人说读书没用?说读清华北大还不如考公?大家看看以前绝大部分考公的都是普通一二还有以前的三本本学校的孩子,哪怕现在,考公的绝大部分还都是普通学校的孩子多,因为名校少,名校学生也少,当哪天名校考公人数多于普通学校学生时,估摸着又有人会说“读书好那就一切都好,在哪里都好”当然,我一直认为读书好的在哪行那业都有用!现实是看看近几年年轻的县处级干部,几乎百分百清华北大等顶尖985毕业。这种认知就叫所谓的阶级壁垒。

我头一次觉得老弟看得这么透彻,当然,他说的不全对,但这样理解是没错的。

前段时间听一位在乡镇上班的老前辈把人分了十类:第十类就是普通老百姓;第九类就是普通科员事业干部、老师、医生和年收入3050万左右的人群;第八类就是县区乡镇副科级干部、地市正科、省虚职副处以下、年收入5080万左右的人群;第七类就是县区乡镇正科级干部、市副处、省虚职正处、年收入80100万的体制外人群

我一听,好像有点道理,又好像没什么道理。比如我之前去一个朋友家做客,他的父亲是一个乡镇的普通事业干部,开始见我过去,不知道我职务,他表现得很冷淡,就稍微打个招呼,点个头,后来知道我职务后,每天最少五个电话毫不夸张。

他心里有阶级嘛?我觉得是有的!刚开始他觉得我不配和他搭上关系,即使他是个普通干部,但后来可能觉得高攀了!那我问大家,这种阶级有意义吗?我觉得是没有任何意义,完全是人为加戏。

就像有人说,除清北等顶尖985外,其余的都是差不多的学校。这话听起来不对,但如果运用到这个阶级上,不也一样吗?

除了极少极少部分掌握了话语权的那些,其余的不都是小虾米嘛?还分什么阶级?海虾河虾这样分?还是颜色深一点的和浅一点的分?真的没意义且极其幼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