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八条建议配合默契(上)(2 / 2)
李守中一出声,不少人纷纷声援。
除了开国一脉声援是为了元春,其余多是南方出身的官员。
他们虽然不少都曾是李守中的门下,但此时这么多人都站出来,还是有些出乎众人的意料。
其实无他,只是他们都清楚一件事。
只要新皇继位,李守中大概率入阁。
无论是张松越和陈勤之病倒,还是潜邸旧臣夏语冰失去了靠山。
内阁之中,怎么也能腾出一个位置了。
而李守中不仅身为礼部尚书,还和贾家是亲家。
入阁之事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了。
冯一博见恩师一出手,立刻扭转了局势。
他便借着这个机会,直接朝元春一拜,高声道:
“如今逆首已经伏诛,除了尽快抓捕党羽外,臣斗胆请新皇尽快登极,方能稳住人心!”
不管怎么说,先把元春母子的地位确定下来再说。
等到新皇登极之后,元春就成了太后。
就算现在有人质疑他们这套并不缜密的说辞又如何?
到那时,想必没人会没眼色到,为了一个死了的逆首,去质疑太后吧?
当然,不缜密也只是相对的。
若不是冯一博知道,忠顺亲王不会傻到真的说出自己行刺景顺帝的事。
但只要一去查证,应该很快就能确定这个谋逆的事实。
那时候,说忠顺亲王是得意忘形才功亏一篑,就顺理成章了。
“臣等斗胆请新皇登极!”
“国不可一日无君,臣等请新皇登极!”
外面文武百官早就准备了这一出,只是被忠顺亲王之死打乱了节奏。
如今冯一博这一带头,立刻都跟着一起劝进。
尤其是开国一脉,最是积极。
景顺帝一死,他们的心放下一半。
另一半就是等小皇子登极,他们这些老亲都跟着沾光。
再加上忠顺亲王也死了,新贵群龙无首。
他们这些开国勋贵,有了新皇作为靠山,又没了新贵这个对手,就感觉自己又站起来了。
其中贾家几个有职的,此时心中都乐开了花。
刚刚听说元春母子差点遇刺,贾府众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幸好冯一博这个老亲也跟着进去,不然贾家的富贵就到此为止了。
真让忠顺亲王上位,贾家就是第一个倒霉的。
现在贾府大姑娘的儿子就要坐上皇位,贾家的富贵又能延续几代。
甚至都觉得,贾家马上就要重现辉煌了!
他们倒是不好自己出声,就鼓动老亲们劝进。
百官本就群龙无首,现在新贵也没了领袖。
非李守中门下的新党和其余的新贵,都默不作声的看着事态的发展。
他们其实也知道,大势不可违。
新贵们更知道,他们很可能跟着忠顺亲王吃瓜烙了。
好在他们虽然和忠顺亲王走得近,却大多并未参与谋逆之事。
因此这时反而不少人都心存侥幸。
这边由元春代表小皇子三请三让之后,便定下了登极之事。
在冯一博的提醒下,龙禁尉又派人联络京营,先将忠顺王府控制起来。
这边又将景顺帝停灵在太极宫,百官哭灵就不赘述。
只说安排好后,由礼部右侍郎郝振林主持,文武百官跟随。
元春带着小皇子前往城郊,匆匆去举办祭天祀地的仪式。
路上,礼部就商议起景顺帝的谥号和小皇帝的年号。
景顺帝的谥号倒是没什么分歧,很快就顺利定下了“孝景”。
天泰和景顺这父子俩,也凑了一对“文景”。
可惜,就是都没“治”过。
到了新皇年号,却引起了一番讨论。
郝振林的建议是用“正统”二字。
众礼部官员倒是纷纷点头,都明白他的意思。
这是在隐隐说明,皇家只剩这一个血脉了。
他不是正统谁是正统?
可这个年号一出,却引起冯一博的激烈反对。
他向来不怎么参与这事,这一次却连委婉一下都没有,就直接道:
“皇子本就是正统,若是一味强调反而让人多想,我觉得这个年号有些不妥。”
很显然,多想的人正是他。
其一,自然是因为小皇子大概率是他的儿子。
若叫了“正统”,他难免有些心虚。
其二,则是这个年号可不吉利。
毕竟,前世堡宗用的就是这个年号。
虽然有些不理解徒弟为什么一反常态,这样激烈的反对。
但李守中想了想,就开口道:
“不如用‘宣治’如何?”
冯一博想都没想,就立刻点头,还赞道:
“恩师说的这个极好!”
他甚至都没想这个年号代表的意义,就干干巴巴的称赞起来。
反正只要不是“正统”,别说用“宣治”,就是“宣德”都行!
其实,李守中提出的这个“宣治”有两重意思。
一是宣而治之为道,有无为之治的意思。
也就是暗指,新皇还不能亲政,因此算是“无为而治”。
二也是接续父祖的“文景”,以期“治”世的到来。
郝振林稍一沉吟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也跟着称赞了几句。
“宣而治之,部堂大人高见!”
毕竟这个即将入阁的顶头上司说话了,他自然从善如流。
见三个大老达成共识,其他礼部官员自然也没意见。
商议了好年号,新出炉的“宣治帝”也到了祭坛。
祭天祀地的一应礼仪,暂不细表。
只说祭天祀地之后,满朝文武山呼万岁,新皇就算是正式登极。
随后,百官将新皇送回太极殿,又分列两旁。
元春抱着新上任的宣治帝,一步一步登上丹陛。
她将小皇子往龙座上一放,满朝文武再次山呼万岁。
礼毕,元春又按照礼部给的建议,宣布了大行皇帝的谥号为“孝景”。
“冯将军击毙逆首,又救我们母子于旦夕之间,此大功不能不赏!”
眼见新皇和先帝的事都尘埃落定,元春就发出了感慨。
百官对此倒是都有心理准备。
冯一博现在身上有的功劳不少,有为先帝报仇,又有救驾之功,还有劝进之功。
所以,给他加官进爵也是应有之事。
可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大惊失色!
“冯将军本就已经是二等爵,又力挽大魏之将倾,本宫想着该晋封为国公,不如……”
元春故作沉吟了一下,才展颜笑道:
“冯将军起于江南,不如就楚国公吧!诸位臣公觉得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