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九十一章 相提并论土地公有(2 / 2)

加入书签

「你要知道,你冯大哥是做大事的人,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确实严苛了些,虽然是为我们好,但也难免高看我们了,要是我们能做到,还用他说吗?」

说到这里,他也惆怅了起来,斟满一杯,提起道:

「唉!不说这些没意思的。来!我们喝酒!」

???

宝玉满脸的问号,有些憋屈的和他碰了一下。

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和他相提并论了?

他没被冯一博的话打动,却被薛蟠的话狠狠伤到了自尊。

这边,宝玉开始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和这个呆霸王被归为一类。

另一边,冯一博已经到了迎春的屋里。

两边见礼之后,他便问道:

「听宝兄弟说,三妹妹此来是为了闻询海外之事?」

上一次,东海郡那边能说的他都已经说了,也不知探春这次过来又要问什么。

「冯大哥前阵子不是送给荣府几个倭女,昨日又送了两个高丽姬嘛。」

探春听他问起,微微有些羞赧的道:

「我听了她们的讲述,想问问海外果真那般……」

冯一博一听,似乎不是问东海郡的事,便笑着道:

「她们说了什么?」

事已至此,探春便直接说了出来。

「倭女说,倭王的生活……」

「高丽姬说,高丽王的宫廷宴……」

听探春将两国王室的凄苦讲完,冯一博就明白她的意思了。

「她们说的对也不对。」

他心中有些好笑,但还是解释道:

「倭王此前并无权力,只是个吉祥物一样的存在,真正权力在在情理之中。」

「而东海郡是东海郡王一手打下来的,在东海郡说一不二,二者没有什么可比之处,东海郡的土地和财富大多都是黑龙府的私产,不说富可敌国,穷奢极欲,也不至于像倭王那样凄惨。」

「高丽多山地,土地十分贫瘠,还地处东北,冬季漫长,为了方便储存,自然要腌成咸菜,物资贵乏也是没办法的事,能吃饱就不错了。」

「而东海郡地处热带,四季温热潮湿,自然不缺各类瓜果蔬菜,更何况,东海郡王和他的手下都出身江南,自不必担心不合你的口味。

探春闻言,终于松了口气。

迎春见她这副模样,在旁忍不住笑道:

「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探春一听,脸上一红,嘴硬道:

「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也只是听说还在王室清苦,有些忧心咱们大魏百姓在海外过得不好罢了。」

探春刚刚讲了两国王室的事,冯一博就已经明白她的意思了。

所以从始至终,她并没提起东海郡。

可现在这么一说,就有些不打自招的意思了。

迎春忍不住笑道:

「是是是,你担心海外移民,问的也不是是东海郡王府的事,咯咯咯!」

探春顿时羞恼的拉扯了一下,口中道:

「二姐姐!」

她嘴上喊着迎春,一双顾盼神飞的眼睛,却不由看向冯一博。

冯一博见此,笑着为她解围道:

「不论在大魏还是在东海郡,都有过得好的,也有过得不好的,相比之下,东海郡过得顶好的人不多,过得不好的人也不多,大多人衣食无忧就是了。」

这话倒是引起了探春的好奇,不由问道:

「这是为何?」

冯一博笑了笑,带着一丝傲然的道:

「因为,东海郡的土地归黑龙府,想买地是不可能的,只能按照黑龙府的限制,租赁固定数量的土地,这就避免了豪族世家兼并土地,而且也是因此,粮食大多流入黑龙府,由黑龙府官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价格调控,避免商人囤积居奇。」

东海郡的土地,是黑龙府真刀真枪打下来的,名义上都是黑龙府所

有。

不论是耕种还是盖房,都需要黑龙府审批。

这样的极致的土地兼并,就变相达成了冯一博想要的土地公有。

这正是他引以为傲的一笔。

说到此处,他满是笑意的道:

「所以,普通人想在东海郡想大富大贵不容易,但只要勤劳肯干,衣食无忧还是没问题的。」

探春闻言,不由大为惊诧,沉吟了一下,天真的问道:

「这么说,要是大魏也将土地收归朝廷……」

她是闺阁女子,却也明白了几分这样做的好处。

国家税收稳定,百姓衣食无忧。

这样的国家,说是大同也不为过了。

可到底只是闺阁女子,对于朝廷的运转毫无了解。

大魏幅员辽阔,各处民情不同,土地多寡不同,各方世家大族和当地豪族盘根错节。

哪是简单粗暴套用政策就能解决的?

「肯定行不通。」

冯一博笑着摇头,解释道:

「东海郡是建国之初就奠定了这个规则,而且东海郡虽然地盘不大,但人却更少,地多人少的情况下,自然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大魏情势则复杂的多,暂时还没有施行这个政策的环境,真要这么做,全天下的地主们也会群起而反之,实在得不偿失。」

大魏的权力架构的底层,就是地主乡绅。

除非彻底打破这个权力架构,不然就不可能实现土地公有。

探春失望的点点头,又问道:

「那就没有办法了吗?」

对于朝堂的事她不懂,却也听出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如果能够实现,百姓的日子会好过很多。

可显然,这触及了地主乡绅的利益。

「倒也不是没有,只是时机还未成熟。」

冯一博笑了笑,没再继续说下去。

转而继续和二女聊起海外的事。

他刚刚说,时机还未成熟。

然而实际上,他却已经将奏折写好,只是迟迟没有递交。

他必须要仔细斟酌一下,这道奏折该由谁来牵头。

即使权势如他,也不敢轻易提出。

现在,他正需要一个人先试试水。

而他负责在后面保驾护航,查缺补漏。

之所以这样慎重,是因为这道奏折的核心,就四个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