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 极端的尽头还是折中(1 / 2)
朱靖垣没有直接评价汪来和工匠们的担忧,而是先去问了另外的情况:
“对于未来的设想咱们先不说,最初我要求的指标下的几个设计方案,现在都已经基本定稿了吧?”
汪来郑重的点头说:
“战列舰、航空母舰,两种战舰共出了六个详细设计稿,都已经定稿了。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本来是从这些基本完成的方案之中,选出最合适的两个设计方案。
“绘制出正式的设计图纸,然后分解成工程图纸,回去交给船厂开工建造
“但是,大家看着新舰炮和炮弹的各种数据,对现有的设计指标都有些不满意了,想修改指标重画图纸。
“不过臣以为,最关键的问题是,在于纯决战型的战舰,以及持续参与低劣度战斗的战舰,两种设计倾向之间的选择。
“现在即便是更换设计指标,同样要继续面对这个选择,不过是提到了更高的级别。”
朱靖垣听完轻轻的点了点头。
自己参与了绝大部分的设计会议,所以知道现在的大致问题在哪里。
所谓决战型战舰,顾名思义,就是奔着跟敌国舰队一决胜负来设计的,基本没有考虑其他用途。
工匠们认为决战型战列舰用途单一,可以采用朱靖垣提出的“绝对核心防护”设计。
也就是被工匠们称为“极端或者空白”式的防护设计。
舰体上最重要的核心区域,也就是轮机、锅炉、弹药库、炮塔等舱室,装甲防御设计级别直接提升到舰体尺寸和吨位限制下的最高标准。
舰体上的其他不重要地区,则可以完全放弃装甲防护,和民用船一样只有结构框架和船壳。
这差不多就是梭哈了……
这种战舰的核心区域的防护效果当然是非常好的。
就算是艏艉和上层都被彻底打烂了,只要核心区域的装甲盒不破碎,船只本身大概率是不会沉的。
缺点也同样明显,艏艉和上层结构都很容易受损,甚至可能直接掉头、断尾。
船只的航行和机动能力,与舰体的线形是直接相关的。
只要舰体结构受伤,航行性能就会直线下降。
赶场能力直接没了,不可能跟随舰队继续作战,只能慢吞吞的挪回去修船。
这种船大概率怎么打都不会死,但是只要参与战斗就很容易受伤,受伤了就得回去修船。
可能会出现:修船一次、出门一趟、参与一次战斗、马上回去再修船,这样循环往复的情况。
所以工匠们认为她们适合加入一战决胜负的决战舰队。
如果决战舰队打赢了,己方舰队掌控了制海权,回家的路上跑的再慢都没有问题,在战场上临时修理一下再走,或者让队友拖回家也行。
要是没打赢,那就自沉吧,免得被敌人俘虏回去。
另一种战舰,则是考虑了各种类型战斗的“通用型战列舰”。
她们要兼顾前卫战与决战,破交与反破交战,需要应对特殊海况和气候下的遭遇战等等。
她们不能打一场就回去泡船坞,她们需要连续战斗,需要长期保持战斗力。
需要在大洋上长时间巡航,持续驱赶和猎杀敌人的巡洋舰,也需要与敌人屏卫舰和主力舰纠缠。
工匠们认为,如果要考虑这种全面的作战需求,那就只能采用“分级防护”设计了。
根据战舰不同部分的重要程度,布置不同厚度和类型的装甲,装甲盒也分成三到四个级别。
舰体绝大部分区域都有不同厚度的装甲,所以不会轻易破损和扭曲变形。
受轻伤的情况下,通常不会影响航行和作战能力,甚至不怕被洗甲板。
在真实的海战中,战舰的体量碾压是绝对的,巡洋舰要去单挑战列舰,那基本都是必死无疑。
巡洋舰面对决战型战列舰,有一定机会拼死送主力舰回船厂修船。
面对通用型战列舰,可能只是让战列舰的涂装花掉,不影响她去打决战,或者是继续屠杀下一群巡洋舰。
很显然,分级防护的是通用的理想化设计,所以被称为通用型战列舰。
这种设计的缺点同样非常的明显。
在同样吨位下,通用型战列舰的核心舱防护效果,肯定是低于采用“绝对核心防护”设计的战列舰的。
因为非核心区域的防护占用了装甲份额啊。
要达到同样级别的核心防护等级,通用型战列舰吨位就要继续提升。
这样悖论就来了。
绝对核心防护式战列舰的吨位增加之后,也能继续加强自己的核心防御水平啊!
在原有的地球海军历史上,纯粹的“绝对核心防护”设计,与传统的保守的分级防护设计,存在的时间都非常的短暂。
基本就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总共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存在过。
当时又正好是海军条约导致的“海军假日”时期,各海军强国都没有造新船,大部分设计被枪毙在了设计图上。
到了二战爆发前夕,那些新时代的新锐战列舰,除了“最终决战兵器大和”以外,基本都是两种思路的混合体了。
都是“受到核心防御观念影响的激进版分级防护设计”。
或者“借鉴分级防护设计思路的优化版核心防御设计。”
这种设计方向其实最困难掌握的。
防护装甲要分级设计,要分几级?具体怎么分?
战舰上的不同区域和设备,应该分别分到具体哪一级?
不同等级的装甲厚度比例差值要取到多大最好?
主装甲和水平装甲要占多少比例?
在没有计算机模拟的时代,很难直接找到真正的最佳区间,只能依赖海军和设计师的经验。
所以,虽然历史上绝大部分二战新锐战列舰,都是这种风格的设计,但是设计效果却参差不齐。
设计优秀的黎塞留级和维内托级被后世津津乐道。
设计经验不足的俾斯麦级,被嘲讽为最优秀的一战战列舰。
最终决战兵器大和本来就不准备通用,回去采用最极端绝对核心防御设计了。
现在,在这个世界,在朱靖垣的指导下,大明工匠也是直奔混合设计的最终目标去的。
但是朱靖垣本人其实只知道理念和方向,根本没有能力把握“激进和保守之间的度”。
工匠们同样没有足够的经验,在朱靖垣提供指导思想之前,他们甚至还没有成熟的核心防护思路。
这样来来回回反复研讨计算力小半年,工匠对最终的取舍仍然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所以最终的结果是,在新锐战列舰的设计上,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方案,同时还希望继续修改。
这在朱靖垣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