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四一章 乐不思英美了怎么办(1 / 2)

加入书签

朱靖垣对美利坚女王夏洛特一世稍微有点兴趣。

当然,不是生物学上的兴趣,而是社会学和经济学上的兴趣。

就像对一号宣传工具人法国王储夏尔一样。

朱靖垣考虑发展夏洛特成为夏尔之后的二号宣传工具人。

夏洛特是美利坚女王,英国的王太孙女,她在英国和美利坚的影响力,不会比夏尔在法国低。

特别是在儿童和女性之中,更是肯定会高出一个数量级。

让她作自己在泰西的儿童和女性产品形象代言人,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与此同时,她的政治身份当然也是很有价值的。

只要她能正常的活着,就应该能够顺利继位,成为英国和美利坚女王。

这个世界也就没有维多利亚什么事儿了。

如果她能够跟夏尔王子一样,将自己视为可靠的“挚友”,那英国的麻烦就能减少很多。

在原本的历史上,她二十一岁就因为难产去世了。

但难产这种事情不是必然的,她还会不会找历史上的丈夫都是未知数。

就算是她真的再次难产了,现在也大概率不会死了。

现在大明已经有抗生素了,医院也有了实施剖腹产的基础和能力。

只要她自己小时候不夭折,长大了不会因为难产而死,这个二号工具人就能用很久。

所以朱靖垣对这个小女王就稍微重视了一点。

美利坚女王夏洛特一世一行,从殷洲中部出发,起步就直接飞了两千多公里。

到中殷洲的古巴岛才上船,比从泰西出发的夏尔王子一行快了很多。

大明安康三年十月二十八日,西历1808年12月15日的时候,就抵达了新天府。

夏洛特这个美利坚女王,在大明鸿胪寺的定位只是公爵,与她的英国王储长女地位类似。

弗雷德里克这个英国王子,阿米莉亚这个公主,地位也是类似的。

都不可能让朱靖垣这个大明亲王去迎接。

朱靖垣就让自己的后勤主管牛鉴去接男客人,自己后宫的奥斯曼公主艾琳去接女客人。

牛鉴穿着一身生员的褴衫,非常的宽松舒适自然。

无论大明还是泰西人都习惯了,都知道这是大明“绅士”的日常着装。

但艾琳这个女眷的装扮就有点特殊了。

夏洛特和阿米莉亚这大小两个泰西女孩,看着她的形象都是满脸的惊讶和新奇。

那身衣服,似乎是明式的交领袄裙装,但是下神的裙摆的长度只能盖住膝盖,nbsp;而且无论是红色的小袄还是裙子,表面的装饰都非常的繁复华丽。

小袄上有精致的花朵刺绣,裙摆至少是三层嵌套在一起,还装饰了大量的丝绸蝴蝶结。

裙摆里面明显加了泰西女装的裙撑,让整个裙摆很略微向外膨胀了起来。

腿上是白色的连裤袜,但不是简单的纯色,同样有精致的刺绣花纹。

脚上是高跟鞋,鞋跟高度七厘米,不过它非常的粗壮,宽度和长度至少都有五厘米。

关键是圆润的鞋子前半部分,脚掌

这样脚后跟相对脚尖高度就只有三厘米了,并不会明显影响脚掌的支撑平衡。

鞋子的前头顶端,还有固定用的鞋袢上,都有皮革的蝴蝶节装饰,上面还镶嵌着晶莹的珍珠和亮晶晶的水钻。

如果是现代的年轻人,大概能认出这服装风格属于“破产三姐妹”中的“萝莉塔”。

再具体一点,就是中华风萝莉塔,或者汉服萝莉塔。

现代的萝莉塔服装风格,设计灵感来源于维多利亚时代和洛可可时代的泰西女装。

洛可可时代就是路易十五到十六时期。

在原有历史上,这种风格被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打破了。

男人不再穿高跟鞋、长丝袜、紧身短裤,开始追求宽松舒适的着装。

女性也同时放弃了夸张的裙撑和高跟鞋,开始穿最简单的连衣长裙。

男装风格在之后就是一路走向现代风了,但是女装却很快就出现了一次复古。

到了维多利亚时代,泰西贵族女装又装上了巨大的裙摆,拿回了夸张的裙撑,再次开始使用极端华丽复杂的装饰。

直到二十世纪之后,女性开始大规模进入工厂,服装才再次走向简约。

这个世界的启蒙思想被干扰,关键是没有了法国大革命,泰西女装基本没有大变化。

与此同时,朱靖垣设计的服装,虽然他声称不是纯男装,也让东夷国的女翻译穿着。

但是泰西的传统贵族女性,对这种服装并不是很感兴趣。她们和泰西男人一样本能的觉得那就是男装!

而新明式正装的流行,也让泰西贵族女性期待大食亲王设计真正的相同风格的女装,只是大食亲王殿下一直都没有去作。

现在夏洛特和阿米莉亚本人,他们身上的衣服风格,都还是典型的洛可可风格。

成年的阿米莉亚的更加复杂,小女孩夏洛特的要简单很多。

所以看上去就跟艾琳穿的衣服风格有点类似。

但同时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就算是排除了明式女装风格元素,也仍然是截然不同的。

现代萝莉塔虽然追求华丽繁复,但本身设计仍然是相对便捷的,不会使用各种“反人类”的极端化设计。

肯定不会使用几米直径的恐怖裙撑。

在夏洛特和阿米莉亚看来,艾琳身上的衣服给人的感觉——非常的协调。

以及简约。

就算是现代的款式比较复杂的萝莉塔,放在原版宫廷洛可可面前,那肯定也是简约风的。

看上去就是对洛可可的精简优化,再加入明式风格的元素。

这种优化设计思路,让这个时候的泰西人非常的熟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