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2章 用心(1 / 2)

加入书签

胤禛说完这话, 脸上一时间有些烧热。

而太子在听了这话之后,却是只是一脸温和的走上前来, 一把扶起了胤禛。

“贤弟, 多虑了!”

他满脸的叹息之色,拉着胤禛的手,让他坐下。

“你我兄弟, 血浓于水,又有这么多年相交之情, 难道我还不知你是什么样的人吗?这件事又怎么能怪你, 你有何必为了此事而如此思虑良多呢?”

胤禛这是会儿已经是满脸的感动,拉着太子的手不松开:“太子殿下宽宏大量, 臣弟实在是, 实在是……”

他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一旁的胤祉也跟着劝慰:“七弟,太子殿下为人如何, 你往常也是看着的, 如何到了自己的事儿上,却又糊涂了。”

胤禛一听这话, 又是急忙赔罪:“是臣弟胡思乱想, 让太子殿下操心了。”

太子笑着拍了拍胤禛的手背, 轻声道:“好了, 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日后也不必再操心, 最近几日,朝中之事繁忙, 你也要多多费心才是, 等到他日汗阿玛得胜归来, 我还要给你请功呢。”

胤禛又是一番感激之语,如此两三下下来,兄弟几人之间的关系总算是恢复如初。

**

宫里的氛围打从这一日起,总算是安生了下来,而前线的战事也进行的很是顺利,五月份的时候,就传来消息,照到了准噶尔的残部,现在正准备要一举歼灭。

承祜得了这个消息之后,十分激动,立刻就传阅六部,让底下人写折子贺喜,而他自己,也亲自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赞扬汗阿玛的书信让人送去了前线。

胤禛原本是不太喜欢这种马屁折子的,太子吩咐下去之后,他抓耳挠腮好几天,也没写出个眉目来,最后还是太子亲自指导了他,这才写出一份赞扬的折子来。

太子同时还不忘了苦口婆心的教导他:“汗阿玛为了大清在前线如此辛劳,我们身为子女的,也就只能写些信件来宽慰汗阿玛之心,如此也是件顶要紧的事儿呢,你可千万别不当一回事。”

胤禛心里还是觉得这一出没什么用处,可是他到底也明白,太子说这话,也是为了他好,因此还是老实的点了点头。

五月底,朝廷军队大败准噶尔部,准噶尔部的新首领也被直接活捉,这次出征可以说是大获全胜,康熙皇帝宣布班师的同时,也开始下令赏赐这次出征有功的臣子和儿子们。

这下子,皇帝要给诸子分封的消息也开始渐渐传播开来。

皇帝五月底班师,人还在半道上呢,消息就先一步传回了紫禁城。

毓敏也听说了,不过她倒是没多惊讶,玄烨这么些儿子,迟到都有封爵的这一天的,这也是躲不过的必然,即便自此以后,这些儿子们都会开始自立门户掌控权势,但是说到底,只要康熙心思不变,太子稳得住,那么问题就不是很大。

只除了,如今胤禔的争储之心已经稍有显现,若是让他得了爵位,只怕储位之争的形式,也会越发白热化。

可是即便有这样忧虑,难道毓敏就能拦得住皇帝给儿子们封爵吗?

这是不可能的。

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只能是静静观望。

**

这一日,皇后来给毓敏请安,两人说这话,就聊起了已经班师的皇帝。

“也不知圣上什么时候才能回京,这许多日过去,人又在外头,也不知瘦了没。”

看着皇后满脸的感慨,毓敏笑了笑:“他是皇帝,委屈了谁也不会委屈了他,你就放心吧。”

皇后抿唇一笑,顿了顿又道:“还有胤禔胤礽胤祺和胤祐他们,他们这回也跟着皇上一起出征,这许多日过去,也不知可都还好。”

毓敏听到这话,面上只是闪过浅浅笑意:“他们即便随军出征,但是到底都是天潢贵胄,虽说名义上掌军,只怕到时候连大营的门都出不去,肯定无事的。”

这话轻飘飘的,但是皇后心下却是微微一动,看了一眼太后,便再不敢提起这方面的事情了。

等到皇后离开,毓敏叹了口气,原来在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连如此沉稳聪慧的皇后,都有稳不住的时候。

她用话来打探自己的口风,可是殊不知,这样的事情,如何下决定,那都是皇帝的意思,即便她是皇帝的生母,也没有插手的余地。

**

回銮的行进速度,总比出征时要慢很多,一直到七月,皇帝这才终于回京。

毓敏看着许久未见的儿子,心中也是百感交集,多日未见,他瘦了也黑了,可是那双眼睛却是黑的发亮,闪动着勃勃的生命力。

毓敏笑着拍了拍儿子的手,心中忍不住生出无限柔情。

**

皇帝这一回来,带回来的不仅是打了胜仗的喜悦,还有分封诸子的骚动。

他第一时间就和毓敏说了自己的想法,看着还有些激动。

“如今孩子们都大了,这回的战事,不管

是留在京中的,还是跟随出征的,都表现的可圈可点,如此我也能放心给他们分封爵位了。”

毓敏听到这话只是笑着道:“你若觉得时机正好,那便只管行事罢了。”

竟是多一句关于爵位的问题都没问。

玄烨见她这态度,也有些惊讶,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些感动,对他的一些行事,额娘总是不愿意多问,只有支持。

不过毓敏越是不多问,他反倒越是愿意告诉她,接着这点高兴劲儿,玄烨把自己的计划一股脑儿都告诉毓敏了。

从赛音察浑到胤祉都封郡王,胤禛、胤祺、胤祚、胤祐、胤禩五人被册封为贝勒,至于胤禩之下的皇子,因为年纪还太小,这次就不分封了。

同时他也和毓敏说了,明年选秀,胤祺到胤禩这几个儿子,得指婚。

一次性要进门四个孙媳妇,毓敏都有些震惊,往年进来两个人,她都觉得自己忙得够呛,这回一次性四个,她怕自己会挑花了眼。

不过玄烨还是很贴心的,他直接告诉毓敏,胤禩的福晋他已经选好了,姓郭络罗氏,乃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

毓敏都惊住了,这算是什么七拐八弯的亲戚关系,而且她要是没记错,郭络罗氏的亲爹明尚,就是被皇帝亲自判了斩监候的。

杀了人亲爹,再把她赐婚给自己儿子。

毓敏差点都被儿子的骚操作给惊住了。

但是幸好,玄烨不是真的失了智,她将郭络罗氏指给胤禩,也是自有他的道理在的。

安亲王府,如今正是正蓝旗的旗主,皇帝心里想的,自然不是将这些权利永久的让臣子掌握,而是抱着迟早都得收回来的心态。

可惜这玩意放出去容易收回来难,皇帝想要收归权利,喊打喊杀那是下下策,他想的自然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而要想不动声色的将权势收回来,那就得插个身份地位都相当的人过去,如此才有一争之力,这其中最合适的,自然就是自己的儿子了。

他是想要将胤禩分派到正蓝旗去,当做一个他收归正蓝旗权柄的钉子,但是又怕安亲王府会产生什么想法,因此才会将这个年龄合适,又是在安亲王府长大的孤女嫁给自己的儿子以作安抚。

这些念头,在毓敏的脑海中只是一闪而过,但是她却十分自信,自己绝对不会猜错,毕竟玄烨可是她的儿子,自己的儿子,她还是了解的。

玄烨也不知额娘竟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这么多,他这会儿正兴高采烈的和毓敏说那郭络罗氏的出身和教养多么的好呢。

毓敏听着这些话,只是面含浅笑的听着,心里却忍不住想,要是你知道,历史上的你,关于这桩婚事,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是让胤禩和安亲王府结成同盟,进而形成巨大的利益集团,又会怎么评价这桩婚事呢?

她可记得,历史上还有康熙因为胤禩受制于妻子而发怒的记录,可见他对这对夫妻的不满。

只是这话这会儿却是不好说出口的,一是皇帝正在兴头上,这会儿泼他的冷水不合适,另一方面则是,这个郭络罗氏她也还没见过,不好凭空去评价她的好坏。

思索过这些之后,毓敏沉吟片刻,终于道:“此事说到底还是要更加慎重一些,不如这样,你找个空挡,让那孩子入宫一趟,也好叫我看看她。”

玄烨下意识察觉到,额娘好似对这幢婚事说不上十分满意,可是再一想额娘这话也对,先看看这孩子也不错,总得摸一摸脾性才成,到底也是自己儿子的嫡福晋呢。

想到这儿,玄烨便点了点头:“也好,我过几日便让她入宫一回,也让您好好看一看。”

毓敏再不多言,笑着点了点头。

皇帝唠叨完了儿子们的婚事,就很快离开了,毓敏也开始思索这次巨大的信息量。

皇帝分封诸子是件大事儿,这不止是皇子们住的地方变了,又或是爵位高了,能领更多俸禄了,其中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意义。

自此之后,皇子们正式开始有了职权,有了佐领,可以收拢门客,拉拢大臣,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野心也会进一步滋长。

而太子呢,虽然也有东宫僚属,可是说到底,他们也都是朝廷命官,效忠于皇帝的。

太子其实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私人幕僚和属臣的,这简直就是致命的弱点。

皇子们的权势开始一天天扩大,而太子的权势却是恒古不变的,没有了再上升的余地,只能站在原地,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弟弟们,一天□□着自己的位置逼近。

这样的体验实在说不上美好。

毓敏现在也不得不感叹,历史上胤礽能当四十年太子,那也是有点东西在身上的,一般人还真当不了这么久。

不过即便有这么多的不安和揣测,但是毓敏对于承祜却还是信任的,她相信面对这件事,承祜能比历史上的胤礽处理的更好,而且她也相信,自己的这个长孙,一定可以继承皇位。

想到这儿,毓敏看了眼窗外,夏日的紫禁城,显得格外的燥

热,外头树上的知了,刚被赶走,就又歇斯底里的鸣叫开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