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0章 抓住了灵感的尾巴(2 / 2)

加入书签

当然不管如何,他还是表示了感谢:“谢谢大家!”

怀尔斯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一小时报告,算得上是你的必经之路,每一个能够算是成功的数学家,都少不了要站在这样的讲台上,向全世界的数学家们输出你的知识或者是观点。”

“还记得我上一次受到一小时报告邀请,也已经是很多年以前了,那可真是值得怀念啊。”

说着的时候,他的目光中也露出了缅怀。

不过很快他便收起了这种缅怀,然后重新看向李牧,问道:“那么……你打算到时候在报告中讲些什么呢?让我猜一猜,难道是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旁边的同门们听到怀尔斯的话后,顿时都激动起来。

“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那真是太酷了!!”

“偶买噶的,到时候绝对能够登上BCC的头版头条!”

“我到时候一定不能错过!”

然而相比较起众人的激动,李牧却就显得十分平静了。

他沉思了片刻后,摇了摇头,“大概不一定。”

怀尔斯他们都是一愣,“哦?为什么?在那种场合下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绝对很不错,如果不是当年没有那个机会,我也想在这样的报告现场直接证明费马大定理的。”

李牧笑着说道:“你当年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报告现场,其实也很有意思。”

当年怀尔斯在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时候,是分成了三场报告,一天一场,并且他预先没有公布自己的目的是要证明费马大定理,只是将这三场报告分别命名为模块化形式、椭圆曲线和伽罗瓦表示。

但是听众们听着听着的时候,忽然就回过了味儿,怀尔斯这几场报告的最终目的,好像就是指向了费马大定理来着?

于是乎,学术界顿时就澎湃了起来,在第三场报告的时候,现场挤满了数学家们。

但偏偏怀尔斯表面上还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一样,直到最后的报告结束时,他才仿佛突然回过神一样说:这意味着费马的最后一个定理是正确的。

所以要论整活,他这位导师才是真的会整。

不过安德鲁·怀尔斯的脸上就尴尬了起来,连连摆手说道:“就不要提当年的那三场报告了,怪丢人的。”

活是整出来了,但是如果他真的证明成功的话,那就是好活,结果偏偏就是那次失败了。

鉴定为:烂活。

李牧笑了笑,随后便解释道:“其实关于哥德巴赫猜想,我已经差不多到最后的一步了。”

在怀尔斯等人呆滞的目光中,他捏着下巴,脸上作出思考状。

“也许用不到一年,我就能够证明出来。”

“所以真要到一年后的报告的话,我大概会换另外一个课题。”

语不惊人死不休,怀尔斯他们都万万没想到,李牧居然已经到最后一步了?

沉默,是此时的办公室。

……

“叮叮啪啪……”

窗外雨声滴滴答答,三天三夜都还在那下。

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唯一的问题就是,雨水很多。

而7月份这段时间温度升高,也就带来了更加频繁的降雨。

窗下,李牧坐在书桌前,沉思良久。

哥德巴赫猜想确实已经走到了最后——当然更严格点来说应该是,将圆法和筛法的代数几何化已经走到了最后。

完成到这里的时候,李牧基本上已经确切相信,只要将这两者结合,哥德巴赫猜想必将迎刃而解。

但是他现在仍然差着最后一步。

“要不要利用【终极超频】呢?”

李牧迟疑片刻,心神放在了脑海计算机中,终极超频最后的两个小时上面。

对于这个功能,他使用起来一直都非常的节省,之前在证明维度力的时候,他也才用了几个小时。

直到现在,只剩下了1个小时56分钟32秒。

而且,现在的他,脑海计算机已经提升到了四级,所以一旦使用终极超频的话,效果将比他之前在三级的时候使用要更加强大。

“不过,现在欠缺的是关键的灵感,【终极超频】的作用或许不会那么大。”

想到这一点,他也摇了摇头,放弃了这个打算。

那么,问题就来了,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做?

“啪嗒!”

“啪嗒!”

雨水砸在窗户上的声音,让他最后,抬起了头。

伸出手,放在窗户的玻璃上。

冰冰凉凉的,虽然是7月份,但今天的温度大概也就15度左右。

看见窗外一排应该很有年份的围墙上,密密麻麻的爬墙虎被雨水滴得不断摇晃。

李牧放下了手中的笔,然后站了起来。

忽然间他做出了决定,暂时先不研究了,不如去外面转一转。

良辰好景,岂能虚设?

他已经很久没有尝试过在雨水中漫过步了。

说走就走。

换上一身衣服,拿上一把雨伞——也许小时候他还会中二的选择淋雨漫步,仿佛动漫电视剧中的主角一样。

不过现在他已经成年了,还是算了。

走出了宿舍楼,行走在学校内。

雨水之中,在校园中如他一样闲逛的人很少,或者说根本就没有。

基本上人人都有目的地,大概唯有他,在漫无目的地散着步。

雨水下,让世界都变得凉爽了许多,仿佛间让他的思维变得清晰了许多,也变得更有精神。

大概是人也需要一定的冷却吧。

就这样走着走着,他走出了墨顿学院的范围,在学院与学院之间行走着,有时候也会突发奇想地进入其中一个学院,看上几眼。

时间渐渐流逝,只有蒙蒙的雨水,仍然在下着。

而习惯性的,李牧的脑海中,再度不由自主地思考起了他所遇到的问题。

直到突然间,地面上,一颗镶嵌在路中规整的鹅卵石,其饱满的椭圆弧形,引起了他的注意。

“如果是……L-函数下……的椭圆曲线呢?”

猛然,他的眼睛一亮,凉爽的雨天,给予了他清晰的思维,忽然间,他抓到了灵感的尾巴。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