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3章 一天产盐一万斤,你没说错(1 / 2)

加入书签

古人绝对不笨,从盐铁专营上就可看出。

盐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都很高,几乎所有生物都需要盐分。

动物靠舔石头,人靠吃精盐。

开中法的意思就是,朝廷发盐引,商人将粮食运送至山东,由此来换取盐引。

朱高炽拍手道:“这个法子妙!可以用。”

朱棣黑脸:“好什么好?朝廷的盐数量都有限,哪里有多余的盐发放?

边地所需粮草不少,如果全都运到山东,九边将卒吃什么?”

朱高炽笑道:“爹,你忘了长芦盐场。”

长芦盐场,这是朱高炽开辟的晒盐基地,之前这个基地的产盐基本上不往内地销售。

一来,朝廷的盐都是有数的,每个区域都已经划分好,贸然把长芦盐场的盐放出,会导致市场混乱,从而令百姓吃不上盐。

二来,长芦盐场一直没有全速施为,只保持部分产能运转,但朱高炽一直都在扩展产能,用自己的钱补贴。

朱棣对长芦盐场有所了解,却不知盐场的恐怖程度,在他想来,单个盐场或许有用,但用处不大。

当朱高炽告诉他,盐场能产一万斤粗盐时,朱棣略迟疑。

“一万斤,不算多,但也不少,能换不少粮食。

积攒几个月,能换数万石,足供部分人吃。”

朱高炽道:“一天一万斤。”

朱棣啊一声,用审视目光盯着朱高炽,似乎想从他的脸上找到破绽。

“一天一万?你没说错?”朱棣又问一遍。

其余人都用好奇目光看着他。

朱高炽道:“是,没说错。

当然这个数字是极限产能,实际上一天产量也就只有七八千斤。”

“为何你从未说过?”

朱高炽道:“也没人问啊。这些年盐场都是我用钱补贴。”

朱棣猛然道:“此法可行!”

日产万斤那还怕什么?他早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这么有钱,还愁什么,这个家伙也当真能忍,这么长时间居然都不碰。

姚广孝小声提醒:“陛下,划区行盐。”

朱棣一愣,不再说话。

朱高炽听过这个词儿,所谓划区行盐,是指大明的盐政。

与今日不同,大明的盐完全是配给制,全国共分为十个纲,每纲给盐引二十万引,每引三百斤。

除此之外都是私盐。

十个纲内的商人绝不能乱窜,否则便是杀头罪过。

现在朱高炽突然每天多出来万斤盐,合三百引,一个月六千引,一年七万两千引。

这么多盐放到哪儿去卖?盐商能乐意吗?

朱棣秒懂。

盐商贩盐,以利润为先,突然多出这么多盐,别的地方不说,单两淮盐场都要爆炸。

“就放京师,京师附近人很多,多出来几万引完全不是问题。”朱高炽斩钉截铁。

朱棣道:“你就不怕盐商闹事?”

“那就杀!杀出个海晏河清!”

朱棣哈哈大笑,“不亏是我好儿子!朕准,就这么办,去把六部尚书叫过来。”

剩余的事儿就不用朱高炽他们参与其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