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82 重聚(1 / 2)

加入书签

纪舒抱着祁野哭的伤心,祁妙知道自己有点多余,干脆去找盛妈妈和陆伯抒发离京数月吃的苦头。

房内只有二人,纪舒哭着说道:“我还以为你今年赶不回来过年了,我给你和祁妙,还有陆伯盛妈妈喜桃青檀,都做了新衣裳,以为今年那两件要落灰了……”

祁野摩挲着她的脸,听她诉说了相思,再也忍不住垂首含住了她的唇。

从最初的和风细雨到后面狂风骤雨,纪舒软了腿软靠在祁野怀中,只能借他揽在自己腰间的力道站稳,跌跌撞撞朝床上倒去。

祁野放开了她,沙哑的声音满含相思的愁苦和深情,“岁岁,我实在想你。”

“我也想你。”

二人说着说着,诉说情思的意味就变了,祁野咬着她的耳垂轻声问道:“日日安呢?”

“……在喜桃那儿……有乳娘在,他晚上不会闹……”

纪舒红着脸,将祁野的手往上挪了挪,“你不在,我自己涨着疼……”

祁野再也憋不住封住了她的唇,带着她倒进绵软的床榻中。

从纪舒怀孕算起,二人整整一年多没有同房,不仅是祁野迫切,纪舒也心急难耐十分上头,这一晚上竟都没觉得累,愣是缠着他一直到天亮,公鸡鸣叫时才在祁野帮她收拾狼藉的时候,沉沉睡去。

醒来的时候天都黑了,一问祁野,去述职了,纪舒拍了一下脑袋。

她昨夜也是昏头了,祁野一路骑马赶回京城,奔波了这么长时间,又被她缠着做了一夜,今日还得去述职,不知该累成什么模样。

纪舒坚持起床,亲自下厨给祁野做了晚膳,为了照顾他的身子,还找裴朗请教,做了一桌大餐。

祁野回到家里一看桌上,羊肉,牛鞭汤,韭菜炒鸡蛋,顿时兴致勃勃。

纪舒这是在暗示他?

祁野包圆了一桌的菜,半夜颉芳居的水足足叫了五六次才停,纪舒累的手指都不想抬,在心里破口大骂了祁野一顿。

担心他身子虚?

不存在的。

憋了一年多的祁野龙精虎猛,她陪不了了,还是继续恢复以前三日一做的制度吧。

……

通州城的政绩在谢熹的履历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此事有众多人帮忙,祁野、纪舒、祁妙、林玉珍卫重光,但谁让谢熹是太子,能找到这么多人帮他,也是他的本事。

朝中的风向彻底变了,若说以前三皇子还能和太子分庭抗礼,如今朝中便是太子的天下。

三皇子?

赵首辅被迫致仕,尚不知如何下场,赵蠡还在刑部大牢没出来,赵家的旁系罢官的罢官,处斩的处斩,民间的声誉也坏了。

谢廉算是半只脚被踹出了夺嫡队伍,剩下半只脚是看他有没有可能,力挽狂澜东山再起。

赵光盛急火攻心,再度病倒在床,他将谢廉喊到身边,用尽力气说道:

“娶妻……联手……”

谢廉知道,赵光盛是想用联姻的方式,让他有外戚的帮助与谢熹抗衡。

可是娶谁?京中有权有势的大臣,谁愿意把女儿嫁给自己,谁愿意在谢熹风头正盛的时候,反来帮他这个落魄之人呢?

赵光盛强撑着坐了起来,问谢廉要来纸笔,颤手写下了一个字,就再提不起笔了。

右……右……

谢廉捏着纸想了半天才想通:“外公!是不是右都督冯高之女!”

赵光盛眼中闪出精光,用力点了点头。

谢廉懂了,冯高至今还在两党之间摇摆,不是他不想投靠太子,而是冯家和太子的外家有世仇,恐怕等太子登基,皇后也容不了冯家人,到那时冯高的右都督之位难保。

谢廉记得冯高有个女儿,今年正好二十,却因为自幼和父亲习武,粗鄙跋扈不像京中贵女,所以一直待字闺中,无人上门求娶。

谢廉看向赵光盛,“外公,我自己不行。还要劳烦外公,代我摆平冯高!”

赵光盛躺在床上抽了两口气,示意谢廉给他拿药,谢廉赶紧取出药递了过去,顺便给了水。

这药药性极强,虽能让人短时间内恢复如初,可副作用大,后劲反上来反而病的更重。

可事已至此,赵光盛只能孤注一掷,否则谢廉就真的出局了。

他约见了冯高在京中酒楼见面,赵光盛表现的不急不躁,似乎罢官之事一点也没影响到他,而且他红光满面,丝毫不像快死了的人,甚至提起还在狱中的儿子赵蠡,都镇定不已。

冯高回去后便想,赵家势弱是不是也是赵光盛的计划,毕竟此人老狐狸一个,他若是意识到皇帝在下棋,想让太子和三皇子互相厮杀,有没有可能他故意示弱,是想迷惑太子和皇帝。

冯高思考了几日,还是决定答应赵光盛。

毕竟除了这条路,他也没别的路可以走了,最近太子的人时常出现在他军中,再这样下去他的都督之位必受威胁。

年节刚过,三皇子谢廉就上书求娶右都督冯高之女冯玉为妻,天治帝询问过冯高的意思后,便赐下了圣旨。

因着会试要到了,二人似乎不想拖到殿试后成婚,婚事急匆匆的就赶了。

纪舒在婚仪上见了新娘子一面,她脸上时常带着笑,看着平易近人,但眼里却一片深谙,纪舒知道她不是个省油的灯。

和冯玉成亲后,谢廉在朝中的日子就好过了不少,毕竟冯高手中是有兵的。

谢廉春风得意,抓紧时间在文臣武将中游走,想趁机再给自己添一个得力干将。

可这时,赵光盛撑不住了,三月还没到,赵光盛便咳血死在了赵府上。

听闻他死的时候府里谁都不在,他似乎想求救,从床上翻了下来,却没能成功摸到门。

地上一条都是他呕血后,爬过留下的痕迹,死时双目圆瞪,满眼的不甘。

一代权臣奸佞就此咽气,天治帝闻言也没有多说什么,念在以前的情分上,不追究其赵家子嗣的罪责,让他体面的下了葬。

不过赵光盛的死可把冯高气的不清,他还等着赵光盛东山再起呢,谁知道人就这么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