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章 心目中的李恪(1 / 2)

加入书签

李科,男,24岁,西大理科研究生,他身材中等,略微有点瘦削,戴一副酒瓶底厚度的眼镜,书卷味十足,如果换上古代服饰,绝对一个秀才模样。

平时很喜欢研究唐朝历史,认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很神奇的一个朝代,开创了很多先河。

李科平日无事时,喜欢在网络上查询一些有关唐朝的历史,特别对一些冷知识感兴趣,一个巧合的机会加入到了同样喜欢研究唐朝历史的群里,今日几个群友就相约一起到中国唐代艺术博物馆去游玩。

虽然有些参观的人,习惯性地和同伴嬉闹,唯独李科静静地,认真地观看唐朝鼎盛时期留下来的物品,无论是甲胄,服装,器皿,还是三彩,陶罐,每一样东西都深深地吸引着他。

唐朝在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中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国社会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到隋朝重新实现了政治统一。

唐历史前期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水平的文化使周边各族增强了向心力,于是国内各民族间的接触和交往空前发展,民族关系进一步密切。

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壮大、发展的又一重要历史阶段。

唐朝崇高的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使亚洲各国乃至欧洲、非洲国家对之产生了由衷的欣羡之情,他们争相与唐朝交往,使中国成为亚洲诸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中心,在东西方交往中发挥了显著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的世界中,文化交流中心主要有印度、阿拉伯和唐朝中国,其中又以唐朝地位最为突出。唐代是继汉代之后,中国历史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又一高峰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当时唐朝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向后期发生转折的关键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唐朝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当时社会变化的中心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文化环境,给传统的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冲击,产生了许多新的因素,世家大族衰颓没落,一般地主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势力空前发展。

李科每次看有关唐朝历史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要唏嘘感慨一番,常常在心里惊叹。

李渊大家都很熟悉,就不过多评价,李世民自然就更不用说,那么就先说说李治。

李治为何能做上皇帝呢?有观点说李治并不是李世民最有能力的儿子,我觉得不是特别赞同,这个要怎么说呢?能力这东西,其实是很主观的,有的人性格外向,喜欢出风头,无论是做点什么都喜欢高调,哪怕是给父母尽个孝心,也要闹得人人皆知,比如说李泰。有的人性格内敛,往往无声处定下乾坤,手段还特别高明。李治呢,为人孝顺,性格仁厚,哥哥有的优势,他都有,哥哥没有的优势,他也有。

分析当时宫廷内外部的政治形势,可以得出结论,李治被立为太子,既因宫廷内部斗争形势的逼迫,又是朝廷外部势力助推的结果。在宫廷内部,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的争储斗争已经十分明朗,并日益激烈,争储斗争有扩大化的趋势且有失控之虞。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先后生有三子,嫡长子李承乾被立为太子,嫡次子李泰被封为魏王。也许是由于年轻还没有争储的意识,又或者觉得在大哥二哥面前自己的实力太弱,就淡了那份争储的心思,李治整日闭门“不问天下事,只读圣贤书”。这种淡然超然的态度让李治成功摆脱争储漩涡,从而置身事外。

而夺嫡之争的最终结果就是李承乾、李泰相继被罢黜,李恪被杀。李治作为"硕果仅存"的嫡子,也就成了册立太子的不二人选了!这也是理性的必然选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