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章 历史的长河中,探寻陈国与鲁国的兴衰之谜(2 / 2)

加入书签

另一方面,鲁国的历史也是一波三折。鲁国在桓公时期达到巅峰,但随后卫国杀害了鲁国的君主州吁,鲁国陷入了内乱。在桓公去世后,他的弟弟佗在蔡国的支持下篡位称君,然而,佗的统治并不稳定,国内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鲁国也逐渐走向衰落。

这两个国家的兴衰,反映了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在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矛盾时的艰难处境。在国家强盛的背后,是贤明的国君和民族团结的力量;而在国家动荡的时刻,分封制也显示出其脆弱的一面。

通过对陈国与鲁国的历史探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分封制下的诸侯国的发展规律,还能洞察到在国家兴衰背后,人物的命运与历史的变迁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是一篇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的历史故事。

246、楚庄王兴兵恢复陈国,孔子称赞其为贤明君主

二十一年,宣公的后裔中有个受宠的妃子生了个儿子叫款,宣公想立他为太子,于是杀了原来的太子御寇。御寇一直很喜欢厉公子的儿子完,完担心祸及自己,于是逃到了齐国。齐桓公想让陈完做卿,但陈完说:“作为漂泊在外的臣子,能免除负担已经感激不尽了,不敢担当高位。”桓公便让他做了工正。齐懿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陈敬仲,进行了卜卦,结果显示:“这是凤凰飞翔,和谐鸣叫。妫姓之后,将在姜姓中繁衍。五代之后会更加昌盛,并列于正卿。八代之后,无人能与之相比。”

三十七年,齐桓公攻打蔡国,蔡国战败;然后向南侵犯楚国,到达召陵,回师时经过陈国。陈国的大臣辕涛涂不愿齐军过境,于是欺骗齐军改道。齐军新开辟的道路崎岖难行,桓公大怒,抓住了陈国的辕涛涂。那一年,晋献公杀了太子申生。

四十五年,宣公去世,儿子款继位,这就是穆公。穆公五年,齐桓公去世。十六年,晋文公在城濮打败了楚军。那一年,穆公去世,儿子共公朔继位。共公六年,楚国的太子商臣杀了自己的父亲成王继位,这就是穆王。十一年,秦穆公去世。十八年,共公去世,儿子灵公平国立。

灵公元年,楚庄王继位。六年,楚国攻打陈国。十年,陈国与楚国讲和。

十四年,灵公与两位大臣孔宁、仪行父都和夏姬通奸,还在朝堂上裸露夏姬的衣服戏耍。泄冶劝谏说:“君主和大臣淫乱,百姓怎么会效仿呢?”灵公将此事告诉了两位大臣,他们请求杀掉泄冶,灵公没有阻止,于是杀了泄冶。十五年,灵公与两位大臣在夏氏家中饮酒。灵公戏称:“徵舒长得像你们。”两位大臣说:“也像君主。”徵舒听后很生气。灵公酒宴结束后离开,徵舒藏在弩箭房门口,趁灵公经过时射杀了他。孔宁、仪行父都逃到了楚国,灵公的太子午逃到了晋国。徵舒自立为陈国国君。徵舒原本是陈国的大臣,夏姬是御叔的妻子,徵舒的母亲。

成公元年冬天,楚庄王为夏徵舒杀掉灵公,率领诸侯攻打陈国。他对陈国说:“不要惊慌,我只会诛杀徵舒。”楚军诛杀徵舒后,占领了陈国,并将陈国设为县。群臣都来祝贺。申叔时从齐国出使回来,唯独不祝贺。庄王问他原因,他回答说:“俗语有云,牵着牛径直走进别人的田地,田主可以把牛夺回来。牛径直走是有罪的,但夺回牛不是太过分了吗?现在君主以徵舒为弑君的罪魁祸首,征召诸侯前来讨伐,名义上是为了正义,但实际上是为了夺取陈国的土地。那么以后如何号令天下呢?因此我不祝贺。”庄王说:“你说得对。”于是迎回陈灵公的太子午,立他为陈国国君,恢复陈国旧制,这就是成公。孔子读到史记中楚国恢复陈国的故事时说:“楚庄王真是个贤明的君主!他轻视千乘之国,却重视一句承诺。”

阅读此文,深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与历史智慧。故事讲述了陈国从宣公时期到成公时期的历史变迁,以及其中涉及到的权力斗争、国家兴衰和人物命运。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一窥古代国家治理和个人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坚守忠诚信仰。

故事中,陈国的历任君主、大臣以及百姓,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道德观念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从宣公时期受宠妃子生子款,到穆公时期陈国与楚国的战争,再到成公时期楚庄王为陈国恢复旧制,这些历史事件都反映出国家政治的风云变幻和道德观念的传承。特别是楚庄王在恢复陈国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一个贤明君主的高尚品质,他重视承诺,敢于担当,令人敬佩。

此外,故事中的人物命运也值得我们深思。从御寇、陈完、夏姬、徵舒,到楚庄王、申叔时等,这些人物在陈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或忠诚耿直,或狡猾诡异,或贪图享乐,或坚守道德底线。他们的命运起伏跌宕,既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也反映出个人品质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让人深刻理解到,在古代国家治理中,道德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君主的英明神武,更离不开大臣们的忠诚辅佐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而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品德的修养显得尤为关键。只有心怀忠诚,肩负道义,才能在权力纷争中立足,为国家发展和民族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则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古代国家治理图景,让我们在品味历史沧桑的同时,深刻认识到道德观念在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中的重要作用。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智慧,弘扬忠诚信仰,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共同努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