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九十一章 日子都不好过(2 / 2)

加入书签

原本他还想着卖不出几个钱,好给朱棡展示一下小商人的苦楚呢。

现在这八十文的收入,已经超过了码头工人扛货的收入了,属实算得上是高收入了。

当然,苏璟也清楚,这只是一天的收入,不代表每天都有。

只不过朱棡明日就要离开,也不能再摆一天。

可惜了。

苏璟微微摇头,然后抬头看了看夜空。

今夜无月,星星倒是不少。

不过现在苏璟并没有真的在欣赏什么夜空景色,他的心思还是落在朱棡的身上。

老实说,朱棡这三日的变化,是苏璟所没有想到的。

这和历史上记录的朱棡,好像怎么都不可能对上。

但历史的记录,现在只存在于苏璟的脑海之中,而朱棡本人,则是真真切切的站在了苏璟的面前。

一个能对百姓有共情能力的晋王,日后究竟会变成什么样?

实在是有趣!

苏璟心中好奇不已,想知道未来到底会如何的发展。

或许,我真的可以改变些东西。

苏璟在心中如此想到。

此刻的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是真的想要做些什么,想要改变一些东西。

人定胜天,这是流淌在他骨子里的东西。

就好像华夏大地神佛无数,但最终的信仰却始终都是自身一样。

“苏师,热水烧好了,可以洗了。”

朱棡的声音再度响起。

“来了。”

苏璟回了一句,然后便起身来到了厨房。

这可是不能耽搁的,不然热水一会就会凉。

两人一人提了一桶热水来到了后院,两个简易的竹排洗澡房,肥皂只有一块。

“会洗吧,晋王。”

苏璟笑着问道。

皇宫之中,皇子们洗澡肯定不用说,那是大浴桶,有人伺候着不断添热水。

但在苏璟这里,那就没有这种待遇了,甚至连浴桶都没有。

只有小木桶,水瓢还有毛巾,对了,还有一块肥皂。

“会的,苏师。”

朱棡回答道。

虽然出生以来都没这么洗过澡,但朱棡不傻,看这些东西,自然也能明白该怎么洗。

“那就好,快点洗,这水在外面凉的快。”

苏璟笑着开始舀水冲起了身体,朱棡亦是有样学样。

“怎么样,感觉摆摊如何?”

苏璟问道。

朱棡回答道:“很好,只不过学生觉得摆摊赚的太多了。”

“多了有什么不好的?”

苏璟问道。

朱棡回答道:“苏师,您就是准备了些蒲葵叶子,在集市摊子上编织卖了一晚上,就赚了八十文钱了,这要是给那些种田的农民,肯定很开心。”

“如果大家都像您这样的摆摊,那么田地谁来种呢?没人种田,就没粮食,这可是大事。”

朱棡的想法,很是单纯。

很明显,他被朱元璋的理念影响的不浅。

苏璟笑道:“这是你父皇重农抑商政策的想法吧,若是百姓都经商,那么田地荒废,国家就会衰落是不是。”

朱棡点头道:“苏师说的对,但学生觉得父皇的想法,并没有什么问题。”

苏璟淡淡道:“真的吗?这其中有什么问题,你想不到吗?”

朱棡舀水的手停了下来,仔细的思考起苏璟的问题来。

这个思路里的问题?

但一时间,他还真没想到。

苏璟提醒道:“晋王,若你是商人,农民都来摆摊了,你会干什么?”

朱棡一听这话,立刻道:“我会收粮!没人种粮食,粮价肯定会涨!”

话一说完,朱棡便已经明白了。

“苏师,您的意思是,不会有那么人来摆摊,因为都来摆摊了,粮食种的少了,粮价上升,大家又会回去种田。”

朱棡梳理了一下,说道。

苏璟点头道:“不错,大家都不傻,而且粮食是最好的硬通货,这事大家都知道。”

朱棡想了想应道:“的确如此,百姓的生活其实有着各种的天灾人祸,摆摊再赚钱,都没有粮食堆在家里来的让人心安。”

大明不过初创,元末的战乱阴影,可还没过去呢。

苏璟继续道:“商人的数量,其实是会自我调节的,因为商人多了,利润自然会下降,而利润下降了,有些商人撑不住就会离开,这样利润又回去,如此循环往复,维持着一个动态的平衡。”

“对于商人,其实没必要太过畏惧,或者说,太过敌视。”

朱棡认真点头,仔细的听着苏璟说的话。

“扯远了,还是说这摆摊的事情吧。”

苏璟将话题拉了回来,说道:“那刘半仙的摊位,今天赚了多少,你可有留心?”

朱棡一愣,随即摇头道:“学生不曾留意。”

苏璟说道:“我倒是留意了一下,今晚他一共接待了四个顾客,赚了六十文。”

“那也不少了。”

朱棡说道。

苏璟继续道:“但他之前三天,未曾开张过,也就是四天只赚了六十文。”

“四天六十文,一天不过十五文而已。”

朱棡脸色微变,说道:“那就有些少了,十五文若是自己一个人,尚且还能够生活,但若是家中有父母需要供养,有子女需要养育,万万不够。”

苏璟淡淡道:“就是这样,摆摊做小生意,最大的特点就是收入不稳定,不能只看一天,而且有时候还会有其他的支出,比如说摊位费,还有恶霸的保护费。”

若是之前,朱棡一定会义正言辞的反驳苏璟,保护费这东西不会存在。

但经历了工头的克扣,朱棡便知道这些都是很有可能存在的。

百姓的生活,就是如此的艰难。

“苏师,您是想告诉学生,在大明,士农工商,除了士之外,生活都很艰难吗?”

朱棡朝着苏璟问道。

苏璟笑道:“算是吧,当然了,大明的‘士’日子也有不少不过的不是很好。”

所谓士,大多数都是读书人,当官的。

大明的官员,尤其是洪武年间,各方面还是比较艰难的。

朱棡蹙眉道:“苏师,学生以为父皇也算是一代明君,为何治下,依旧不能做到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呢?”

当皇帝这事朱棡肯定没想过,不过对于自己的父皇朱元璋治理天下的水平,朱棡还是有自己的评判的。

朱元璋怎么也能算是好皇帝吧。

按照苏璟的说话,岂不是没人过的好了。

苏璟笑道:“当今陛下肯定是明君,只不过是你所言的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这个目标太大了而已。”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