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二三六章 TD-SCDMA(2 / 2)

加入书签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移动通信的发展,CDMAOne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更大容量和更高数据速率的需要,它能够提供部分分组数据业务,如收发E-ail、FTP、Web浏览等,但对于含有图像、声音等的内容,如VOD、在线视听、实时视频图像传送,需要有较宽带宽接入的数据业务还难以提供。

1998年3月美国TIATR45.5委员会采用了一种向后兼容IS-95的宽带CDMA框架,称为CDMA2000,并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空中接口标准提交给国际电信联盟(ITU)。

CDMA2000的目标是提供较高的数据速率以满足IMT-2000的性能要求,即车行环境下至少144kb/s,步行环境至少384kb/s,室内办公环境下至少2048kb/s。

IMT-2000的目标是,世界范围内设计上的高度一致性;与固定网络各种业务的相互兼容;高服务质量;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小终端;具有全球漫游能力;支持多媒体功能及广泛业务的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对第三代无线传输技术(RTT)提出了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高速移动环境:144Kbps,室外步行环境:384Kbps,室内环境:2Mbps)、比现有系统有更高的频谱效率等基本要求。

1996年底,在科技部、邮电部和中科院的领导下,组织国内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无线电通讯技术专家和教授,经过充分的论证,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1996年编写的IMT-2000(IionalMobileTeleunications2000)3G规范标准,决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通讯技术标准,名称初步定为DT-SCDMA。

1997年初,ITU发出通函,要求各国在1998年6月前,提交候选的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方案。

TD-SCDMA是TiDivision-SynoCodeDivisionMultipleA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简称。

国家拨出4000万元巨款,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通讯系统的任务交给了中科院通讯技术研究中心、原邮电部旗下的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的前身)、曙光通讯集团旗下的曙光通讯技术研究院、巨龙信息公司,每家1000万元,各自组织研发人员,按照IMT-2000规范标准展开攻关。

曙光通讯集团再投资5000万元,以曙光通讯集团为主,任命曙光通讯技术研究院顾问、工程院院士叶铭新为联合攻关组顾问,曙光通讯技术研究院院长、工程院院士朱志杰为组长,鲲鹏软件研究院院长、工程院院士严元朝为副组长,国智半导体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李国良为副组长,组织三家研究院的精兵强将展开联合研发,争取第一个研发成功。

不负所望,1997年7月,曙光通讯集团率先研发成功TD-SCDMA。

TD-SCDMA通过最佳自适应资源的分配和最佳频谱效率,可支持速率从8kb/s到2Mb/s以及更高速率的语音、视频电话、互联网等各种3G业务。

经过联合专家组论证,曙光通讯集团组织研发成功的TD-SCDMA以智能天线、同步码分多址、接力切换、时分双工为主要特点,符合IMT-2000规范标准,将作为中国申请3G通讯标准的蓝本。

专家组成员马上起草符合IMT-2000要求的TD-SCDMA建议草案,该标准草案将提交给了国际电信联盟(ITU)。

院士叶铭新担任TD-SCDMA建议草案起草专家组组长,朱志杰和李国良是草案起草专家组专家之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