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战争结束了(2 / 2)
最开始的那几天,甚至要靠空运,来给前线的部队运输粮食。
无法保证的后勤成为了革命军继续进攻的阻碍,而将俘虏放回家去,则是为了给未来顺风顺水的拿下云贵增加一丝保障。
这些人可不是要没有任何计划的一股脑放回去的,而是先对他们进行颜色教育,告诉他们革命军是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战,是因为唐继尧占据了云贵两省,试图自立为王而遭到了革命军的讨伐;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是因为地主的剥削和没有完善的工业体系造成的之类的。
在进行完一系列的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主义教育之后,会有人再次询问他们的去留意愿,愿意回家的,给足路费,放他们自行离开;想要留下来的,便分配去成为工人或者是农民,最差也是变成移民实边的一份子。
放回去的那些人对于联军也是一个累赘。
毕竟是俘虏,还在敌人那边接受了不短时间的教育,即使他们最终选择了回来,并且还是跟了你不少年的老兵,但是你真的还能够毫无保留的信任他吗?
并且随着唐继尧败退云贵,那边的局势也开始变得混乱了起来。
刘显世作为联军副总司令,还有着王文华这个侄子作为黔军司令手中还有着一支成建制的部队,自然是想要尝试着脱离唐继尧,或者说是吞让唐继尧原有的地盘。
毕竟唐继尧现在手头上已经几乎没有多少军队,已经处于下野的边缘。
革命军此时放回来曾经的俘虏,一半是为了增强一点唐继尧的实力,不至于马上被刘显世吞并。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些经历过与革命军的战争的老兵传达一个消息,那就是革命军的战斗力很强,正面对上是打不过的。
这些老兵基本上已经被革命军打没了心气,要说谁是最不想再与革命军作战的话,那肯定就是他们。
等到他们再次被征召到军队中的时候,肯定会将这种思想带入到联军当中,这对于革命军在进行收复云贵地区的作战,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并且,这也是对王文华的一种制衡,他在重庆时,和革命军的私下联络中所表现出的,和一个真正的革命分子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记忆中的王文华由于英年早逝,无法通过人生经历来判断他在得到地位之后,会不会有所改变,所以只能够一边支持王文华对抗唐继尧,一边做一些保障措施,以确保一旦发生意外,革命军在进入云贵地区时,收到的阻力会小很多。
而在川蜀平原内部,则是开始了新一轮的建设工程。
常规一点的,不过是严格执行土地政策,以及大规模的建设公共交通路线。
但是因为占领区域的扩大,很多重要的工程也已经提上了日程。
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莫过于是在锦官修建新的大型工业园区;建设成渝、成宜铁路以及治理长江。
无论是从民生还是军事角度上来讲,这三个都是当前最要紧的工程,也是需要消耗时间最长的工程。
动辄便是三五年起步,但是这些事情迟早要做,早一点开始,对于未来所要做的事情都是一种巨大的利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