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2章 建设.2(1 / 2)

加入书签

农业领域同样也是这几年的建设运动中的重点项目。

毕竟人是铁饭是钢,没有了粮食的话,是真的会死人的。

农业建设运动的宗旨,无非也就是那么几个字:因地制宜,机械化联合发展。

因地制宜自然是不必多说,真正的重点是在于其中的机械化联合发展。

在这几年当中,在官府的带领下,政工人员在合适的平原区域,像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川内平原,以及其他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土地上,经过了认真的劝解和商谈之后,将原本使用权在农民手中的土地,集中到了乡村或是乡镇一级,而原本的农民则是变成了乡镇企业当中的职员。

集中了土地使用权之后,则是按照当地的气候水文土壤等特征,开始平整土地,大规模的使用农业机械,来种植同一种农业作物。

为了保证亩产有所,还要尽可能的合理使用肥料,以及选择产量更大的品种。

产量变大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的让口感下降了,但是在这个年代,这算不得什么大事,能够填饱肚子,比其他的什么事情都要重要。

更何况,这些粮食,并不是现在就要给人吃的。

革命军最早占据的那几个州,在之前两年的战争与发展当中,经济上已经取得了不小的长进,不说别的,至少是在吃饭问题上,只要你愿意努力,至少吃饱饭是没问题的。

但是在新加入的几个区域,比如说是新区,或者是古孟。

这些地方因为环境恶劣,或者是统治者多年的压迫,吃饱饭都是一种奢求,更何况还有着一些不能说的原因,让他们生活过得相当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再不好吃,甚至是和他们的饮食习惯都完全不相同。

只要能够吃饱,那都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情。

这些地区的百姓并不是很多,通过集体化农业种植出来的粮食,大多数都还是储存了起来,为之后的战争和建设工程做准备。

至于革命军治下的百姓吃的粮食,正常来说,吃的都是那些不太适合机械化农业的山区,农民依旧使用传统的精耕细作的种植方法产出的粮食,比较广泛的使用了工厂中的肥料,让粮食的产量上升了不少,但是口感还是保持在之前的状态。

而家里条件真的比较差的,则是会选择从白鹰、英印或者是法属安南进口的大米,这些进口的大米因为一年两三熟,生产周期短,所以口感上和和那些自己机械化生产的大米是在一个档次上,但是很便宜,进口纯粹是作为战备粮食,为了战争而做的储备。

说到从法属安南进口粮食,实际上,他们在缅区战争之后,因为和约翰牛的同盟协议,便已经掐断了两国之间的粮食贸易。

但是在萨镇冰舰队击败了贝蒂舰队之后,带着始皇号去法属安南的沿海地区转了一圈,顺带着向着外海打了两轮齐射之后,双方便立马解开了所有的误会,恢复了之前的贸易协定。

约翰牛在海战战败之后,曾经想要靠着同盟条约将高卢鸡拉进战争当中,但是因为国内的反战情绪,以及革命军海军的威胁。

高卢鸡最终放弃了加入战争的打算。

卖点粮食就卖点粮食吧,法属安南本来就是干这个的,反正他们又不是不给钱,卖给谁不是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