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45.第141章 晋元帝司马睿(1 / 2)

加入书签

第141章晋元帝司马睿

大汉,

刘邦大约明白了胡人南下是怎么一回事了。

四个字,趁虚而入。

根据天幕的叙述,他也大概能理解那所谓的徙戎论会是什么说辞。

无非就是将混杂的胡戎驱逐出塞,让他们再次回北方草原待着去。

不得不说,对于这个士族架空皇权,满地都是大臣的西晋,徙戎论的确是个长远打算。

虽然最后的后果也挺显而易见,重回北地草原的胡人会再次重复汉匈对战之事。

但也比让这些人聚集在中原腹地,最后反咬一口来的好。

可惜,八王之乱就按死了这个可能性。

最有可能去处这些恶果的就是司马炎。

但明显,他智才短浅。

嗯?司马衷是不是就随他?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天幕,脸色阴沉。

北方游牧时常南下侵略中原。

归根到底,无非是他们的牲口肥瘦和存亡都受气候变化影响。

生产不够便南下抢中原的粮食、牲畜。

而中原受制于机动不如游牧,所以无法抵抗。

也是基于此,秦始皇修筑城墙不让游牧民族轻易进入中原之地。

而朕则是决定反守为攻,主动出击,将匈奴彻底赶到北方。

一是报白登之耻。

二是扩张土地。

将匈奴往北驱赶,开辟出一个缓冲地,然后将军队和百姓送到这片地区,占领这些地方,推行屯田生产。

再设置新的郡县,将防卫线向北推进。

驱逐、占地、实边。

这才是他驱逐匈奴的核心!

但是

刘彻双目暗沉,暗自叹气。

虽然卫青、霍去病率领大军攻打匈奴,逼迫匈奴将王廷迁移至漠北。

表面上看,这些军事行动的成果极为辉煌。

但自己晚年颁布的轮台诏其实就是承认这套驱逐、占地、实边的策略失败了。

究其原因,

一是这种做法极其耗费人力、物力,之前六七十年积累的财富,都被挥霍在对抗匈奴的行动中了。

二是边境那边的地理条件无法维持屯田,驱逐匈奴之后设置的几个新郡,无法留住人口,派去的人纷纷逃离。

所以自轮台诏后,弗陵和病已对匈奴的新策略不再是“驱逐”而是“内召”。

后面的东汉也是有样学样。

但华夷之分的观念下,异族混居无疑是养虎为患。

除非能一视同仁。

刘彻捂着额头。

真是个好大的难题!

晋元帝司马睿

汉末献帝时期

元?

曹操打量着这个谥号。

呵,看来这位“东晋”的开国君主也不怎么样啊。

曹魏厉公时期

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正在商量着如何建立一个可以长治久安的政策。

“分封可以,但不能如此毫无限制。”

“州郡兵不能撤,地方亲王还是要牵制。”

垂垂老矣的司马懿定下基调。

二子点点头。

“戎,必须徙!”

二子对视一眼。

老态龙钟的司马懿瞟了二人一眼。

“当然不是现在,毕竟蜀、吴还没灭呢,用得上他们。”

三人相视一笑。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士族。”

谈到这里,气氛为之一变。

“九品中正本质上是好的,但是中正的权力太大了。”

“本来以人才为评定标准,落在地方上成了以地方权力的太小为平准。”

“这个标准,必须由朝廷来规范设定!”

听着司马懿中气十足的声音,司马师和司马昭都犯了难。

这事要是这么好办,文帝和明帝早办了!

还能轮到咱们三?

司马懿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毕竟自己也是受益于这套体系的。

望着天幕上的子孙,司马懿喃喃道:

“看看后人的智慧吧。”

司马师和司马昭面面相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