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0章 她是谁?(1 / 2)

加入书签

负了重伤的史保国是被一个女子救走,女子背负着他一路拚杀,颇有点当年长坂坡赵子龙的壮举。最后,女子杀进了八公山。

八公山是一个历史积淀太多的地方。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八公山扮演了十分醒目的角色,留下了鲜明的历史刻痕。

早在新石器时代,八公山下便有人类生息、繁衍,留下了最早的人类社会遗迹。

舜帝南巡,在此教人稼穑;大禹治水,在此鞭劈硖石,三过家门而不入。

夏商之际,淮夷人在此崛起,与夏商王朝所代表的中原文明经历了长达千余年的对话,并在对话中融合。

春秋战国时期,州来子国、下蔡侯国以及楚国先后在此设都,八公山成为天然屏障。

汉王朝一统天下之后,建淮南国。淮南王刘安礼贤下士,江淮间名士纷纷来到淮南王麾下。

他们谈古论今,畅叙汉初由乱而治的文治武功,总结了汉初治国理念,编纂而成千古奇书《淮南子》。

刘安与门客经常在八公山上吟诗赋对,创作了许多不朽名篇。

刘安好道而钟情于黄白之术1,与苏非、李尚、田由、毛被、晋昌、雷被、伍被、左吴等“八公”在山上制卤炼丹,于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偶成豆腐,遂创制了千古美食。

而八公山的成名与这个刘安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西汉初年,两代淮南王刘长与刘安最终均因“谋反”而遭厄运,但是,刘安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历史故事却传唱千古,八公山因此而名扬四海,淮南注定要在汉初的历史天空辉煌一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袁术据寿春而称帝,曹操兴兵讨伐,袁术与董卓旧将吕布合纵联横,然终究难逃覆亡的命运。

八公山又一次见证了历史的血雨腥风。

东晋时期,天下纷争,北方少数民族起兵南侵,北人南迁,江淮间侨置大量郡县。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兴兵南下,纠集八十万之众,号称百万,进逼寿阳。

谢玄、谢石率领东晋八万精兵驻守八公山,与前秦对峙。

这便是着名的淝水之战。

经过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前秦兵溃将逃,苻坚身中流矢而病亡,前秦因此国灭。

而这一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名垂青史。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将八公山之名历代传唱,经久不衰。

接下来是盛唐的大一统,八公山一派承平气象。……

随着盛唐的没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干戈再起,纷争不息。北方的后周与南方的南唐,围绕寿州城的争夺,又一次在八公山下展开较量。

后周显德二年十二月,世宗柴荣兵伐南唐。次年正月,乘胜围困南唐重镇寿州。

南唐刘仁赡坚守州城,后周久困寿州。周世宗两度亲征,在八公山下扎营。

南唐援兵于八公山修筑连珠寨为阵地,与后周对峙。

显德四年,周世宗派遣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进攻连珠寨,大破南唐,寿州城终因久困而告破。

南宋时期,淮河流域成为宋、金对峙的前沿,宋、金围绕寿州的争夺从未停息。八公山下战火熊熊。

宋高宗绍兴元年至三十二年,以及宁宗、理宗、度宗、恭宗时期,宋与金、元的战争多次在八公山下展开。

此均皆因八公山扼控寿、颍二州以及淮、淝二水,为淮河流域一处重要屏障。北伐者得之,开封、洛阳扬鞭可及;南征者得之,则饮马可至长江。

元代定都于大都(bj),为畅通天下漕运,修复京杭大运河。寿州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日渐式微,八公山麓的战火硝烟才趋于平息。

朱明王朝定都南京后,建中都城,凤阳设府,沿淮尽皆朱明皇帝的故土,为南直隶所辖。

朱明一代,沿淮相对承平,八公山下,兵革不兴,生产力水平得到恢复和发展。寿州城一时百业俱兴,八公山草木为之繁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