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章 大清门开献降来(1 / 2)

加入书签

不出所料,正月初七的中午,明珠陪着恭亲王常宁从朝阳门出城,进入明军大营,宣布向明军投降。恭亲王常宁是康熙的五弟,年纪轻轻,但没有什么英武之气,气质甚至不如一只眼睛残疾的福全。

项绍宽立刻安排郑克臧在大帐内升座,接受常宁和明珠递送降表。郑克臧收下降表之后,随便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并且嘱咐二人听从军机处的指示,完成投降事宜。

接下去就是设宴款待二人,并且请福全也一起到场。宴席很简单,就是一些馒头和肉,没有设酒,即便有的话,常宁和明珠也喝不下。

席间,许纬辰问了问城中的情形,尤其是是否有人反对投降。常宁非常惊恐,不敢回答,明珠战战兢兢地答道,城中并无反对投降之人。

很明显,这是一句假话,清廷的贵族和大臣们肯定吵翻了天,但最后还是不得不投降。许纬辰便又问恭亲王常宁本人的意见。

常宁继续非常惊恐,嗫嗫啜啜地回答,说自己知道无法抗拒大明天兵,投降才是唯一出路。

许纬辰又问,投降之后,亲王的爵位和俸禄都没了,要如何谋生。常宁完全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张口结舌。明珠连忙替常宁解围,说一切都要仰赖大明皇帝圣恩。许纬辰对这个回答大为赞赏,说大明皇帝仁慈遍及海内,满人诚心投降,绝对不会被亏待。

吃完饭,许纬辰和姜承志将一份细则交给明珠,上面列明要求康熙和清廷提前准备的东西,以及次日献降的全部过程。明珠收下并且小心翼翼地藏好。

然后,由吕宪华陪同,福全和常宁沿着城墙,逐个城门传令,让守军打开城门,由明军换防。撤防的清军将武器留在城楼上,下城回家。

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并无任何清军选择负隅顽抗。辛亥革命之后,曾有人说“明之亡如火如荼,清之亡如尘如土”,看来这句话也非常适合今天的局面。

所有城门一圈走下来,天色已经有些昏暗了,而且又开始飘起了小雪。项绍宽以郑克臧的名义,命令明珠回城复命,准备第二天的投降仪式,福全和常宁都留在营中,作为人质。

明珠走后,李书同忽然说道,没有带礼乐来京,明天的受降仪式岂不是冷冷清清。许纬辰马上说,不如你马上教太监和宫女们唱《向天再借五百年》,明天在现场演唱。

李书同哈哈大笑,说道:“在康熙的投降仪式上唱《向天再借五百年》,也亏你想得出。不过呢,这首歌因为太受欢迎,每年新年都会在赐宴上演唱,所以很多太监和宫女其实是耳熟能详的,我再排练一下就行了。”

李书同这么一说,众人都兴高采烈起来,说没想到从东宁到京城,也就用了十年时间,很不容易了,要知道当年朱元璋得天下,还花了十五年呢。

姜承志又说,其实自己无数遍幻想过攻克京师,光复天下时的情形,想象自己如何激动万分,但真的事到临头了,好像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听姜承志这么一说,众人也都觉得颇有同感,丝毫也感受不到那种穿越者经历艰辛终于成功的快感。

“或许只是因为,克复京师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而我们离终极目标还远得很呢。”王鼎试图解释这个现象,但似乎并不充分。

“先不去想它了,明天受降之后再说吧。”项绍宽叹了口气说道。

整个晚上都在断断续续地下着小雪,清早太阳升起的时候,大地被薄薄的一层积雪覆盖着。

京城的城头都已竖起了明军的旗帜,从城内百姓的视角看,已经完全是大明的天下。由于一直以来治军还算纪律严明,明军真的没有进入城中滋扰百姓。

郑克臧换上了招讨大将军的礼服,显得英姿飒爽,和项绍宽并辔而行,从广渠门进入外城。其余穿越者则坐着马车,跟在后面。林玉龙带着警卫队,十分警惕地在两侧护卫。福全、常宁、杰书等人也依次跟在队伍后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