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9章 董卓的特殊性(2 / 2)

加入书签

好半晌,荀攸抬起头,看着刘辩道:“陛下,张使君还未有消息吗?”

刘辩道:“他家里的意思,是张温厌倦党争,觅地隐居,外人并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荀攸神色越凝。

他之所以这般为难,是因为经过仔细盘算,有足够分量,又有统兵经验,有资格总领各处大军平乱的,在洛阳里,只有一个人——董卓!

董卓是当朝太尉,又屡有军功,纵观朝廷,目前董卓是最为合适的,甚至是唯一的人选!

但是很显然,别说刘辩了,就是朝廷里,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同意董卓去统领大军平乱。

不多久,左栗小碎步的进了书房。

刘辩不给他行礼的机会,随手拿起茶杯,道:“袁家最近有什么动静?”

左栗神色拘谨,余光看着皇甫嵩与荀攸,暗暗体会着现在的气氛,躬着身道:“回陛下,袁太傅几乎没有见外人。”

刘辩低头喝茶,眼皮抬起的盯着他,道:“除此之外,没有半点可疑?”

左栗认认真真回忆,瞥了眼荀攸、皇甫嵩,轻声道:“暂且没有发现,小人是否进一步探问?”

左栗的意思,是要悄悄抓袁家一些的心腹,严刑拷问。

袁绍都问不出什么,什么心腹能比得过袁绍?

刘辩摆了摆手,沉吟着,道:“宫外有什么动静?”

左栗又瞥了眼皇甫嵩,小心的措辞道:“回陛下,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有些童谣,暗指大司马,杀人如麻,有损德行。”

皇甫嵩对黄巾军的手段确实狠,动辄大开杀戒,甚至搞出‘京观’。

所谓‘京官’,就是将敌人的尸体或者脑袋堆积如山,一来是恐吓乱匪,二来是炫耀武功。

历朝历代,屡见不鲜。

荀攸闻言,接话道:“陛下,近来弹劾大司马的奏疏确实不少。”

刘辩根本不在意,道:“以前也没少过,以后更不会少。”

乱世之中,领兵的将领,尤其是有大功的,能有几个功成身退,得以善终的?

死在敌人手里的,远没有自己人手里多。

皇甫嵩微微躬身,没有辩解。

荀攸继续思考着统兵的人选,可靠有能力的将领,要么在外为州牧,要么在京中走不开或者不合适。

那应该是谁呢?

刘辩此刻心思不在统兵之人,坐在椅子上,目光幽静的看着皇甫嵩,荀攸,左栗三人,虽然依皇甫嵩的说法,这些事情应当是没有关联,但他心底,还是怀疑袁家在其中扮演了某种角色。

思索一阵,他伸手,从抽屉里拿出了一道文书,递给左栗,淡淡道:“这里有一份名单,朕允你将黄门北寺狱扩充到三千人,先捕后奏之权,给朕看住他们!”

这份文书,是刘辩基于现有的资料以及他的记忆整理出来的袁家党羽名单。

左栗听到‘三千人’、‘先捕后奏’,心头巨震,脸上的狂喜掩饰不住,极力控制着,上前接过来,颤声道:“小人领旨。”

三千人!

他做梦都不敢想!

这么多的人,足够做太多事情了!

左栗低头退后,本来轻飘飘的一道文书,捧在手里是重如泰山!

求月票求月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