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6章 平复(2 / 2)

加入书签

这种转变,对他们,对朝廷,对大汉来说,利弊几何?

“总归是好事,”

荀彧见荀攸有些心思不宁,开口道:“陛下收敛了锋芒,于我们,于朝廷来说都是好事。我现在担忧的,是那个曹操。”

钟繇轻轻点头,这一次,曹操可以说是握有了幽州的一州之地,一旦他有不轨,对朝廷来说,将是大难!

“公达?”钟繇面露疑惑的看着荀攸。

荀攸猛的回过神,而后连忙道:“我在想,陛下没有提及其他事情,是否有些深意。”

荀彧掠过他一眼,稍稍沉吟,道:“大事确实有很多,除却豫州、曹操、曹氏二事,洛阳城其他事情都压一压,集中精力治河,无论如何不能有大的洪灾!”

一旦有大的洪水决堤,那么势必淹没无数,以此导致的后果,对现阶段的朝廷来说,简直是不可承受之重!

钟繇,荀攸应了一声,心事重重并没有接话。

荀彧也看出来了,同样倍感压力,道:“今天就到这里吧,让三法司去料理,明天开议。一个是官吏的补缺,包括朝廷与地方。第二,是关于太仓钱粮。第三,关于河道。我的意思,让那吴景先回去,秋后再算。”

荀攸心神骤紧,还是深吸一口气,道:“好。吏曹那边,我再做最后的安排,确保万无一失。”

钟繇暗自摇头,并没有反驳。

荀彧想了想,道:“你们先通个气,将该商议的先确定好,陛下回京已众所周知,不要再出乱子了。”

“好。”钟繇,荀攸皆是点头。

……

而与此同时,洛阳城依旧沸腾如洛铁如水,无数声音在炸响,愤怒的百姓、学生冲击各处官寺,不知道多少官员被打,多少大小衙门被冲破。

而这会儿,太常寺聚集了太多的人,除了大小官吏外、学生,还有众多的士绅,尤其是来自兖州的,更有些穿着汉服五官明显是异族的人。

有个官员神色怒忿,冲着孔融喷口水道:“孔公,朝廷这般袒护那曹操、曹家,还有天理吗?如此明目张胆,他们眼里还有王法吗?”

一个太学生披头散发,咬牙切齿的道:“朝廷这么做,怎能让人信服?陛下的‘新政’,难不成就是一句笑话吗?”

来自兖州的士绅,更是满脸悲愤,道:“孔公,我一县便死伤数千人!数千人啊!此等恶魔行径,朝廷诸公也要为之嚼舌,莫不真的是官官相护,沆瀣一气了吗!?”

那异族之人倒是相对平静,只是抬手道:“我匈奴一直敬畏大汉,遵大汉之礼法昌明,现今的倒行逆施之举,只是因为陛下不在洛阳吗?”

这一句又一句的砸在孔融脸上,令他面红耳赤,又铁青一片。

孔融一锤桌子,猛的站起来,怒声喝道“我这就去河东,我要亲自面见陛下,阐述这件事,我就不信,这般天怒人怨的恶行,陛下也会不闻不问!”

“好!”

“我们随孔公一同前去!”

“同去同去!”

“我们要向陛下陈情,言说一切,这样的尚书台一定要严惩!”

“曹操,曹嵩父子,绝不可放过!”

数百人吵吵嚷嚷,簇拥着孔融出了太常寺,仿佛就要这样徒步走向河东郡。

就在这时,一个小吏急匆匆跑过来,堵住了孔融,气喘吁吁的道:“孔公,宣判了,宣判了!”

孔融沉着脸,喝道:“说清楚,什么宣判了!?”

小吏被数百人看着,顿时有些慌张,还是硬着头皮道:“廷尉,廷尉对曹操、曹家宣判了。”

“怎么判的?”

“什么时候判的?”

“谁判的?”

“快说!”

“说!”

无数人冲了过来,更是有人提着小吏的衣领怒声道。

小吏吓的魂不附体,颤声道:“判了判了……曹操曹操削夺所有官职,曹家,曹家抄没家产,流放流放幽州戍边……”

瞬间安静!

所有人都有些不可置信。

前面还有意庇护那曹操,现在是将曹家全数流放了?

这判的没有什么问题,合乎他们的心意,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有些别扭。

还是孔融反应最快,沉声喝道:“你看清楚了吗?是廷尉戏志才判的吗?”

“说!”

“你快说啊!”

四周的人急不可耐,恨不得是假消息。

小吏吓的脸色发白,急声道:“是是廷尉府贴出的宣判文书,贴在御史台,廷尉,刑曹大门外,已经已经定案了。”

孔融心里吃惊,却强撑脸色,心里不断思索。

三法司的判决在他看来是没有问题的,抄家流放,除了夷族已经是最严厉的了。

自然,作为饱读诗书的当世大儒,他也反对动辄夷族这种酷刑,诛连太过,屠戮无辜。

但他身后还站着数百人,之前也闹得太凶,该怎么收场?

孔融不知道,身后的大小官吏,太学、鸿都门学生,来自兖州的士绅以及不少异族之人,同样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刚才他们还群情激奋,准备去河东找皇帝陛下陈情。现在三法司判了,也判的合乎他们的心意。

总不能都到了这个程度,一拍而散吧?

而显然,他们会错了意。

小吏说的是曹操削去官职,曹家流放,这曹家里,并不包括曹操!

但就是这一个小小的理解偏差,造成了他们的窘境,也间接的使得更大的波澜被无声的扼制。

在另一边,相对中立的皇甫坚寿,陈宫等人长松一口气。

这个处置,足以平复洛阳城的沸腾了。

昨天被朋友突然喊了出去,没能回来,当做请假一天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