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3章 新皇登基(2 / 2)

加入书签

然而沈从兴却没有丝毫高兴的样子,反而一脸哀伤。

顾廷烨则被封为了殿前司副指挥使。

册封了一种禹州心腹后,李安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翰林院庶吉士李安,护送血诏在先,随军平叛在后,擢升翰林院修撰,赐内城宅院一座,皇庄两座。宫女蕊初冒死护送血诏出宫,封安阳县主。”

接下来的的圣旨内容,李安并没有仔细听。

能升职他有所预料,翰林院修撰是从六品,而他之前不过是八品,连升了好几级。

最人李安没有想到的是官家竟然赏赐了他一座内城的宅子。

内城的宅子可为是有价无市,价格高的离谱不说,还买不到。

就是不知道宅子有多大了。

至于两座皇庄,可有可无,李安倒是并不在意。

那个宫女被封为县主不出所料,毕竟原剧中人家可是被追封了公主。

等圣旨宣读完后,赵宗全开口道:“因为逆王谋反,导致许多官员身亡,更是有许多官员牵连其中,朝中多有空缺,大相公和吏部尚书尽快选定人选,上报于朕。”

“臣遵旨!”韩章和吏部尚书出列说道。

兖王谋逆,光是六部尚书就死了两个,其余官员更是不少。

最重要的是又不少官员为了保命,投靠了兖王。

然而不管他们是不是被逼从逆,从逆就是从逆,不仅他们被问罪,其亲属也都逃不了。

如此一来,被牵连的人更多,因此朝廷空出许多官位来。

可以想象的到,接下来朝廷官员将有一场很大的变动。

“昭告天下,于今年九月加开恩科。”赵宗全说道。

新君继位,加开恩科,这是惯例,和常科并不冲突。

安排好朝堂诸事,官家起身,对坐在侧边的太后躬身道:“儿臣久居禹州,不晓朝中大事,还请母后垂帘听政。”

曹太后闻言目光微闪,说道:“先帝驾崩,至今哀家尚未回过神来,实在无精力垂帘听政。官家有诸位臣工辅佐,必然很快就能理清朝中事物。”

“母后,父皇将这天下交于儿臣,儿臣实在惶恐,生怕不能做好,有负父皇所托,还请母后帮帮儿臣。”赵宗全情真意切的说道。

赵宗全很清楚,自己虽然现在登基了,但是在朝中根基浅薄。

他在禹州虽然有些心腹,但都是一些武将,难以掌控大局。

朝中许多人未必认可他这个官家,天下宗室也不认同。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请太后垂帘听政,才能稳定局势。

至于后面太后愿不愿意撤帘还政,他此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曹太后沉吟一会,说道:“既然官家这么说,那哀家就辛苦一点。等官家能够理清朝中事物,哀家就撤帘还政。”

“多谢母后!”赵宗全一脸感激道。

……

朝会结束,百官排队离开了大殿。

“英国公!”

英国公刚出大殿,一个内侍就喊住了他。

“这位公公有何事?”英国公停步问道。

“陛下请英国公去龙图阁奏对。”内侍说道。

“劳烦公公带路。”

“英国公这边请。”

内侍领着英国公一路来到了龙图阁,门口的太监说道:“陛下交代过,英国公到了直接进去即可。”

英国公理了理衣服,走进了龙图阁。

“臣拜见陛下!”英国公行礼道。

“英国公不必多礼,来人赐坐!”赵宗全微笑道。

“谢陛下!”英国公谢恩后,在内侍送上来的凳子上坐了下来。

“朕之前一直无心询问江南平叛的情况,这次请英国公过来,就是想听听江南的情况。”赵宗全说道。

“陛下…”

英国公把江南平叛的情况详细讲述了一遍。

“父皇临终前,曾跟朕说,英国公乃国之柱石,江南叛乱能这么快平定,英国公劳苦功高,朕会让枢密院拟定赏赐,重赏英国公。”赵宗全微笑道。

“先帝谬赞了,陛下,臣食君之禄,为国效劳乃是本分,当不得赏。”英国公说道。

“立了功肯定要赏的,老国公不必推辞。”

赵宗全笑了笑说道:“对了,朕听闻英国公之女,尚待字闺中?”

“正是,不过…”

“那就好。”

赵宗全不给英国公说话的机会,微笑道:“朕想为英国公之女保个媒,皇后的弟弟,威北侯正妻为救皇后而死,如今正室悬空。不知英国公觉得如何?”

英国公闻言沉默了下来,赵宗全询问他的意见,他也可以拒绝,赵宗全固然会因此生气,却也不会发作。

但是他能拒绝么?

不说赵宗全会不会秋后算账,单单他的忠心也不容他拒绝。

赵宗全刚刚登基,想要尽快收拢权利,联姻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而他在军中的威望最高,答应这门亲事,对赵宗全掌控兵权有很大的好处。

一边是忠,一边是自己女儿的幸福,英国公最终还是选择了忠。

“全凭陛下做主。”英国公躬身道。

赵宗全闻言微笑道:“如今国丧刚过,不宜办喜事,等过段时间朕人威北侯登门提亲。”

“臣遵命!”

英国公这句话带着深意,他这是在告诉赵宗全,他答应是因为遵命,希望沈从兴能够善待他女儿。

赵宗全自然也听出了来,安抚来英国公几句,便让他回去了。

英国公走后,赵宗全沉思了一会,来到了沈皇后的寝宫。

“官家。”

沈皇后闻讯匆匆迎了出来。

“不用多礼。”

赵宗全摆了摆手,来到上首坐了下来。

沈皇后在官家边上坐下,问道:“官家这个时候过来,可是有什么事?”

“朕给从兴定了一门亲事,是英国公之女。”赵宗全说道。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