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唐僧被蒸熟了(1 / 2)
两个孙悟空在西方世界,当着如来和众位佛教弟子的面打了起来。
一边打还在一边大喊着:“我是真的,你才是假的”
“我才是真的,你是假的”
今日西方世界来的人特别齐全,如来,还有诸位菩萨均在。
毕竟对于西行而言,这也算是一件大事。
“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
如来问道。
观音菩萨回答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宫地府,亦俱难认,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
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
“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
“请问我佛,是哪四种猴呢?”
“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如来说道。
那六耳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相,胆战心惊,急忙纵身,跳起来就想飞离西方灵山。
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
随后,如来随手丢出一个钵盂,便将六耳猕猴笼罩在小小的钵盂之下。
待如来收回钵盂之时,此时的六耳猕猴已经显出了原型,是一只猴子的样子,耳朵小小的,看不清样子。
孙悟空连忙上前查看,一见到六耳猕猴,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
“呔,一只小小的泼猴,也敢冒充俺老孙”
随即,孙悟空举起铁棒,一下子便将六耳猕猴打死。
之后,如来悲痛地埋怨道:“你这泼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将它打死作甚?”
孙悟空毫不犹豫地说道:“他打伤我师父,还冒充俺老孙,害死了我花果山不少的猴子猴孙,难道还不该死吗?”
如来回答道:“也罢,此件事了,你等师徒,继续取经去吧”
“阿弥陀佛”
如来说道。
其他菩萨、罗汉也是一同说道:“阿弥陀佛”
“既然如此,那俺老孙去了”
“不过那老和尚肉眼凡胎,不是真假,还请佛祖派个人下去,跟那老和尚解释解释”
“悟空,休得胡言,那是你师父”
“嗷,对对对,师父,是师父”
“观音尊者,你就陪这猴子走一趟吧”
“弟子遵命”
真假孙悟空的事情,眼看就这么过去了,一切好像都没有什么变化。
假孙悟空,也就是六耳猕猴已经被打死了。
真的孙悟空也已经回到了取经队伍中。
但是如来佛祖和观音大士等却是知道,这个悟空已经不是以前的悟空了。
看着天机没有任何变化,如来也松了口气,看来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孙悟空虽然是天命的取经之人,但是也不是不可替代的。
原来真正的孙悟空不够听话,即使有紧箍咒在限制它,也是如此。
再加上孙悟空被李言挑拨了的关系,这才更坚定了西方诸佛的心。
那就是换掉孙悟空,换上一个更听话的取经人。
西方佛教选中了六耳猕猴。
现在的取经人,已经不是孙悟空了,而是六耳猕猴了。
看着眼前的六耳猕猴,唐僧心里也有过悲伤,他的善良并不是假的。
但是,很快唐僧又想到了取经大业,便把这一点点的同情心全部丢掉了。
取经大业为重。
悟空,要怪就怪你太顽劣了吧
。
孙悟空已经死了,取而代之的是六耳猕猴。
而且孙悟空的死并不是寻常的那种死,如来为了以绝后患,孙悟空的神魂全被摧毁。
也就是地府也没有孙悟空的痕迹,后土娘娘那里也没有孙悟空的灵魂。
......
而此时,在天庭的某个角落。
原本已经死去的孙悟空竟然又出现在了这里。
不过只是一道神魂而已。
这是当时李言在给孙悟空雷击惩罚的时候顺便留下来的。
李言当初的计划可不只是挑拨孙悟空和取经人之间的关系,李言早就想到了这点。
以佛界那些佛陀的无耻,这种事情他们肯定是干得出来的。
而只要孙悟空身死,意识便会被他所掌控,就像现在这样。
孙悟空猛地睁开眼睛。
“如来、观音,还有那个秃驴,你们都不得好死”
孙悟空大喊了一声。
随即,孙悟空又感觉不对,他能感觉到当时如来的杀意,他的身体被那个冒充他的六耳猕猴摧毁了,神魂也被如来湮灭了。
他怎么可能还有意识,他怎么可能还活着。
而且,眼前之人。
“你,你是承天效法大帝?”
孙悟空对眼前之人也没有好感,当初就是他抓住了自己,然后让他饱受雷击之苦。
那种疼痛,他至今难以忘怀。
“很好,孙悟空,看来你还没有忘记我”
“你,为什么?”
“为什么要救俺老孙?”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可以先给你讲一个故事,要听吗?”
孙悟空看了看自己,现在自己已经完完全全地被禁制住了,一身法力也所剩无几。
“我,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孙悟空无奈地说道。
自从这件事之后,孙悟空好像不再那么毛毛躁躁的了,脾性也改变了很多。
李言点了点头,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从前,在花果山,诞生了一只石猴,它是当年女娲圣人补天残余的补天石所化,乃是天生的石猴”
“同时,它也是天命的取经之人”
“何为取经,那便是将佛教的教义传遍整片大地,让佛教的气运永远鼎盛”
“所以,石猴的出生便吸引这一众人的目光”
“所有人都在监视着石猴”
“有的人变化成小猴子,有的人变化成老猴子”
“他们通过生老病死,让石猴产生畏惧,让石猴外出求仙”
“他们也会变化成樵夫,给石猴引路”
“他们也会安排得道高人,叫石猴本领,毕竟石猴可是后来保护取经人的重要人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