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章 高产农作物(1 / 2)

加入书签

每一个筐子里,都装着殿内人认不出的东西,皇帝陛下道;“嘉禾郡主,你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农作物,让殿里稍懂农事的人知道知道,这些农作物,对咱们南临国的百姓,是多大的福音,只要这几种农作物传播开来种植好,咱们南临国基本就不会再有人饿肚子,军队的粮草短缺问题也再不会是大问题。”

堂下人们听了皇帝陛下的话,顿时一片“嗡嗡响”地议论声,“真的、假的?”

凤慧琳没法,只能赶鸭子上架,以前她从没经历过这种场面。

不过凤慧琳默默地给自己打气,输人不输阵,不能给厚脸皮的现代人丢脸。

“各位好,”她款款上前先轻施一礼后道;“大家都知道,我们南临国百姓平时的主食是粟米、大豆、小麦等食物,它们的产量低,亩产大约有三百来斤,食用方法也繁琐,今天本郡主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些农作物,不禁高产,而且有两样还耐旱,不必占用太多良田、山地也可收不错,亩产最少八百斤至一千斤。”

话音刚落,大殿上已经一片议论纷纷,当家的男女惊讶的合不拢嘴,他们谁还能没一块郊外良田呢,这种收成又有谁不想要呢?

高台上的南安帝和太后皇后娘娘矜持又得意地笑着,也不阻止下边的一片纷乱。

年岁尚小的少男少女们,不知这种产量意味着什么,在父母的解释下,才算收起了一脸的懵懂,变得恍然大悟起来。

有人迫不及待的站起来,向皇上施礼后激动的问道;“陛下,这种作物的产量和食用方法可有什么限制,真的能大面积推产种植吗?”

大殿上渐渐安静下来,全是急促的呼吸声,所有人都期待地望着南安帝,等着他肯定的答案。

提问之人,正是户部的大司农,主管全国的农业种植和物产统筹。

“大家不用怀疑,这些作物,嘉禾郡主已经在京郊的山庄里,全都种植出来了,产量也得到了验证,今天她还拿出了一部分,为大家摆宴,让你们都尝尝,齐乐哈乐哈。”南安帝干瘦的面皮,都高兴出了吝皱皮。

“陛下万岁,天佑我南临。”

大殿中,除了太后皇后,所有人都在座位旁,跪下齐声呐喊道,声音里全是兴奋。

把大殿中央站着的凤慧琳一时给看懵逼了,都忘记如何动作了。

能让所有人都齐声发出内心真诚祝福的声音,南安帝登基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

谁让他出生资质一般,总有王叔和王弟们不太看好他,一直用审视监督的目光看待他。

在孔良的一声“上菜”声中,身后的侍膳宫女们,送上了第一份吃食,是切成三份的水煮嫩玉米棒。

大家面面相觑,只见殿中央有宫女也给凤慧琳送上了一份,凤慧琳伸出两根白嫩的手指,轻轻拧下一颗嫩玉米送入口中,轻轻一咬,脆甜的味道立马从舌尖散开来。

“这种食物叫玉米,亩产千斤左右,口感好、吃法多、耐储存。”随着凤慧琳的介绍,几乎所有人都学着她的示范,一颗一颗地吃了起来,连高位上的三位大佬也不例外。

“玉米的做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五香炒玉米,玉米排骨汤,玉米脆肠等好多做法,如果在野外不方便,可以直接烤玉米吃,玉米磨碎可以煮粥,?玉米窝头,贴玉米饼子。”凤慧琳边说边从竹筐中拿出玉米棒子,把外边的皮扯开。

才讲了这一种,大殿里的众人已热血沸腾,讨论声不断,沒等人提问打断,凤慧琳又拿起了土豆介绍起来,侍膳的宫女们立马又上了酸辣土豆丝。

“安静,”孔良的长音一响,殿内所有人顿时噤声。

凤慧琳又侃侃而谈了土豆的产量和做法,食物越好,殿内的男男女女想法越多,有喜欢、喜悦、喜庆,还有艳羡慕嫉妒恨钦佩。

无论什么想法,凤慧琳浑不在意,她现在只有满脑子的美食。

慕斯年望着殿中央,已全身沉浸在美食中滔滔不绝介绍着的凤慧琳,仿佛看到了她满身包裹在一团柔白的光幕中,揉揉眼在看,还是那个自信又调皮的小丫头片子。

他身边的几位皇子和贵族子弟们,已经开始想入非非了。

原来,不是不想成亲,是没遇到喜欢的,今日一旦遇到,小年轻们甚比那瞻前顾后的父母们还直接。

“表哥,本王要向父皇求娶凤慧琳。”景王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凤慧琳对慕斯年道。

周围几位公子和皇亲贵戚们都一脸古怪地看着他,有些无语,慕斯年扭头懒得看了他一眼,口中道;“一会儿回去了照照镜子,人贵有自知之明。”

嘴上这样说,慕斯年心里已有了决断,除了他,这些人谁都匹配不上他的表妹。

本来他们在京郊种植的新品种农作物,准备优先慕家军种植,因为种子有限,暂时没法全国推广。

谁知被在那养过伤的景王殿下看到了,后来又为躲避粘人的周蓉萝多去了几趟吃到了试吃品,结果回宫后,就对南安帝大夸特夸,喜的南安帝直接找凤慧琳,详细地询问了一遍,简直兴奋的不得了。

南安帝:朕资质一般又怎样?架不住上天庇佑呀!看看,这名垂青史的机会不是来了?南临朝在他手中发展壮大的机会来了。

命好,比啥都强!

凤慧琳的计划跟不上变化,南安帝下了命令,中秋节宴上,他要向群臣展示这些农作物,要提振全国百姓和军队们的热情、土气。

重点介绍过玉米和土豆后,凤慧琳又介绍了水稻和红暑这两种主食,花生、辣椒、西红柿等菜类。

不再说,这场介绍让全场一直无法安静下来,只要能买到种子,人人都能从中得到好处。

“孔良,宣旨。”

“是,陛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