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2章 记账(1 / 2)

加入书签

晚上就只能再做两个菜,另外炒了盆水豆角,又炒了个大头菜,等卫轩下班了才开饭。

孩子们吃的很高兴。

老二说:“爷爷的手艺真好,比大哥好多了,大哥做的豆角就没这么好吃。”

被孙子夸了,卫老三也很高兴:“以后都来爷爷这里吃饭。”

卫轩就说:“洗碗扫地这些活也要让他们做,以后老二也要学着点做饭。”就怕老人喜欢惯着孩子,以前都是老大做饭,剩下的三个孩子会帮忙,现在吃现成的难免又要养成懒惰的习性。

有爸爸发话,老二不敢不遵从的,几个孩子都有些敬畏爸爸。

果然,吃过晚饭卫老三还想去收拾,就让一群小孩儿“赶”出去了,老大让爷爷休息,争着把收拾的活都干了,不光洗了碗,收拾了桌子,还扫了地拖了地,收拾的妥妥帖帖才跑出去玩。

“爸妈,我单位还有些事,先去单位了。”

“你不是调岗了吗,怎么还忙?”柳绵绵随口问道。

卫轩就说:“市政府想搞个零食加工厂,这事儿也让我们去办,我们还在跟上海那边的一个厂子交流经验呢,说不定今年咱们滨海就有自己的加工厂了。”

柳绵绵立马精神:“那以后咱们家是不是有优先采购权。”

卫轩管着这一块,肯定跟厂里经常打交道的,这年月可是供方市场,有东西不愁卖,谁能找到货源谁就有发财的渠道,就看见他点点头,然后摇摇头。

“这事儿以后再说。”又顿了顿才说:“等办起来咱们家肯定能买到。”

“那最好,最好多办几个厂子,对了让你跟副食品加工厂打声招呼,我想进点东西,那边怎么说?”

卫轩一拍脑袋,最近事情很多,这事儿让他搞忘了,答应了明天帮她去问问。

怎么办呢,这可是七十年代,私营厂子都还没人敢办,能进到货的零食少之又少,只能自己想办法找到点货源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柳绵绵又去附近的村子里扫了两圈,这回带回来两篓子鸡蛋,另外还收到些瓜子,花生还是很少,但也带回来了一袋子,交到店里后又被一扫而空,这回不光是鸡蛋卖的干干净净,今天拌了三大盆海带、黄豆、土豆也都被卖完了,卫老三的厨艺很不错,这凉菜做的味道也很足,昨天买了的人都很喜欢,吃完还在厂子里宣传了一番,今天出来买东西的人都是有备而来的,大部分都是带着菜篮子和饭盒出来的。

到了晚上,店门一关,几个大人就算了这两天的收入。

一大兜子全是钱,零零散散的,以几分几毛的居多,就算是四个人一起数,也数了一个多小时才算完,看着这么多钱刘幺姑就犯嘀咕,这钱真的这么好挣?

“出去成本,利润有十五块多,妈你记个账,以后一月分一次红。”

“这......”十五块钱,这是两天的利润,分到刘幺姑手里就是八块,这笔钱砸的她有些头晕,讷讷的说不上话来,这要是干一个月,得赚多少钱啊,头晕眼花的刘幺姑都觉得自己不会数,不不她是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了,不是说只是让他们进城带带孩子,怎么顺便开启致富之路了呢?

倒不是刘幺姑觉得分红不对,而是突然有种要发财了的感觉......

她自认为也不是没有见识的那种人了,以前村里最有钱的就是她,儿子会给,闺女也会给,家里就算是很富裕的,但突然告诉她店里两天的利润就有十五块,搞的她都不知道这钱要怎么安排。

“这要怎么记账啊......”刘幺姑自认为也不算笨,但这么多钱进进出出,还要算利润才能分红,着实有点为难她了。

这倒也是,小卖部的钱进进出出的最没准数,要她做账那估计是比较难。

柳绵绵想了想:“妈,你认字吗?”

刘幺姑是认识几个字的,以前村里上扫盲班,教过一段时间,不过文化水平有限,认得字也并不多,于是她犹豫着点了点头:“认识认识几个。”

柳绵绵:“数字能认识就行,日子能写就行。”

刘幺姑顿时就有了信心:“那我认得的,我还会写自己的名字。”

她能这样,说明现在对赚钱已经感兴趣了,柳绵绵见过不少摆烂长辈,把孩子培养到可以工作的年纪,就什么都不愿意干了,反正我儿子/我闺女会养我......

就在赚钱机会很多的八十年代,真的是因为大部分人笨到不会赚钱吗?

不是的,很多人有这个头脑,也有这个机会,却选择早早躺平,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别说什么激励,就算拿着大把的钱砸他们,人家也不愿意起来动弹一下,碰到这样的人,就算是管理学家估计都要头大。

柳绵绵也挺高兴的:

“那就好,明天我教你怎样记账,怎样管账。”

第二天柳绵绵早早就去乡下收鸡蛋了,回来又捎带了些农副产品,这次终于买到花生了,足足有一麻袋,麻袋就挂在后头的架子上,一到店门口就看到有人在门口晃悠,见到她立马就有人冲上来,这些人都是等着买鸡蛋的。

等把鸡蛋卖完,都是中午了,柳绵绵就教刘幺姑具体怎么记账。

“以后进货的钱从店里拿,每次拿出去多少,您都记个账,只记录进货的钱,到月底再算一次,拿着总数减落差,就是利润了。”

“这个法子好,那回头你进货记得从这里拿。”

“我拿走多少您也要记下。”

“你我还能不放心吗?”

柳绵绵便摇头:“不管谁拿您都要有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