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千六十一 强龙难压地头蛇(1 / 2)

加入书签

濡须在东汉之前乃是一片泽国,山环东北,水聚西南,沿江一带芦苇、杂草丛生,水网密布,荒无人烟。请大家搜索(126shu)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最新章节访问:. 。

光武时期在此设置县城,因为境内有“濡须河”贯穿全境,因此得名濡须县,一直是庐江郡下辖。在刘辩定都金陵之后设置合‘肥’郡,濡须就此划归合‘肥’。

濡须县城方圆百里,北控巢湖入口,南扼长江咽喉,西、北、南三面全是水,东面全是山;无论是南下江东,还是北上淮南,都要通过濡须,因此自古以来便是战略要冲。

濡须境内有濡须城,濡须山,濡须河,濡须坞,濡须口,五种不同的地理环境全部用“濡须”取名。

濡须河与濡须山乃是上古时期自然形成,于战国时期得名;而濡须城始建于光武时期,发展到现在城内已经有了一万两千多居民。

濡须河是连接巢湖与长江的一条大河,每日在濡须城西方川流不息,在城外冲积成了一片优良港口,水深适中,地形最是适宜屯驻水师。早在十几年前就有诸侯在此练兵,因此得名濡须坞。顺着濡须河向南走三十里,便是烟‘波’浩渺,奔流不息的长江。

濡须城北方层峦叠嶂,山脉连绵,这就是濡须山。山上有几百年前赤眉军建造的长城,南北绵延七十里,向北一直延伸到合‘肥’境内,犹如龙盘虎踞。长城中央有一座关卡,名唤东关,巍峨雄壮,坚不可摧,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三面环水,一面环山,使得这濡须城森严壁垒,固若金汤,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正因为如此,蔡瑁才有把握死守濡须,坚持到曹‘操’攻破合‘肥’之时,即便尉迟恭率领了四万人马前来讨伐,也没有丝毫的紧张。

前些日子,蔡瑁、黄祖悍然谋反,蔡瑁占据了濡须全境,凭险死守。←→x79小說网而黄祖则返回故乡江夏,谋杀了太守王朗,蛊‘惑’族人,召集刘表旧部在江面上铁索横江,阻截韩世忠的援军。

金陵朝廷得知黄、蔡谋反的消息后,派尉迟恭统率由士兵、僧侣、道士等四万人组成的队伍渡过长江,顺着北岸一路向西,争取尽早平定蔡瑁的叛‘乱’,夺回濡须要塞。[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尉迟恭率部度过长江之后,日行仲业守住东关,万夫莫开,嘉只是坐享清福而已。”

“前日听斥候回报,说韩世忠水师已经抵达赤壁境内,也不知道黄祖能否挡住一段时间?”文聘手跟须,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若是江夏被攻破,韩世忠的水师顺江而下,直捣濡须坞。我们可就前功尽弃了!”

蔡瑁与郭嘉、文聘并排站立,向西眺望,‘胸’有成竹的笑道:“呵呵……文仲业尽管放心,黄祖用三根铁索拦住了长江,又在水下布置了犬牙‘交’错的暗桩。就凭韩世忠这个武夫,半个月能够突破铁索就算他烧了高香。要想再拿下江夏,少说要二十多天的功夫!”

郭嘉双臂抱在‘胸’前,任凭寒风吹得衣袂猎猎作响:“我大魏倾巢而出,重兵围攻合‘肥’,半月之内必下!”

“我倒是纳闷黄祖是怎么做到铁索横江的?”前些日子得知黄祖的战术之后,文聘就惊讶不已,此刻忍不住再次向蔡瑁发问。

蔡瑁捻须笑道:“正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更何况韩世忠还远远算不上强龙,而黄祖却是地地道道的地头蛇,土生土长的江夏人。在江夏境内的长江流域用了十几年的兵,对于长江堪称了如指掌,知道哪里水流湍急,江面狭窄。再加上江夏境内颇多铁匠,因此能够铁索横江,并不奇怪!”

城墙上有不识时务的士兵‘插’嘴搭话:“虽然韩世忠不是强龙,但听说诸葛亮的绰号叫做‘卧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