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千七十 决战逍遥津(2 / 2)

加入书签

忽听“砰”的一声,有人破‘门’而入,张三丰在梁下驻足扫视了一眼,将手中的绳索抛到梁上,犹如猿猴一般攀爬而上,果然发现郭嘉就像一具干尸般被捆在梁上,丝毫不能动弹。

“这庐江王真是鬼马‘精’灵,这心智只怕一般谋士都比不上他。”

张三丰一边在心中暗自感慨,一边从靴子中拔出匕首,割断捆着郭嘉的衣衫;把他嘴巴里的袜子拽了出来,单手把郭嘉夹在腋下,另一只手攀着绳索迅速的坠地。

“咳咳……你、为何救我?”郭嘉喘着粗重的气息,万念俱灰的道,“让这场大火把我化为灰烬就是了!”

房间里的火势愈来愈大,窗棂、房‘门’、屋子里的家具已经纷纷燃烧了起来,头顶上的苇箔也已经开始着火。张三丰顾不上和郭嘉废话,将湿透了的被子披在身上单手提了郭嘉,大步流星的冲出了即将被大火吞噬的房间。

在万余士兵的努力之下,火势逐渐被控制了下来,虽然县衙、粮仓、库府都被付之一炬,但好歹没有殃及池鱼,损毁百姓的民房。城外的大火也已经被扑灭,除了部分树木被烧毁之外,郭嘉强‘逼’百姓打造的战船只损毁了七武商议之后再做处置吧?”

“道衍大师所言极是,杨延昭将军在符离被曹军擒获,送回了邺城。杨家满‘门’忠烈,五子战死边关,唯有六郎、七郎活了下来。杨继业将军已经白发苍苍,如今犹驰骋沙场。长坂坡之战,杨再兴力扛朱元璋十万大军,最终使得朱元璋军团全军覆灭,才为大汉奠定了今日的声势。杀了这郭嘉也无益处,不如留着换回六郎吧!”陈宫站在城墙上,任凭寒风吹拂着自己空‘荡’‘荡’的衣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那就暂且留着郭嘉的狗命吧!”尉迟恭听完二人的建议,挥手招呼士卒把郭嘉押下去。

百姓们对郭嘉、蔡瑁恨之入骨,正等着看郭嘉被凌迟处死,没想到突然出现了变故,当即纷纷跪地请愿:“请将军斩杀郭嘉,替我等报这血海深仇!”

最后靠着陈宫、姚广孝费尽了‘唇’舌,向百姓们保证免除他们三年的赋税,五年之内不征兵役、劳役,若有百姓的房屋被损毁,将会由官府协助修辑。这才让百姓们心满意足的散去,各自扶老携幼,呼朋唤友,冒着凛冽的寒风,凄凄凉凉的返回故乡去了。

陈宫又修书一封给吏部,请求迅速派遣有能力的官吏来濡须治理地方,安抚附近遭到掳掠的县城,让他们感受到朝廷的臂膀,慢慢抚平这块土地的伤口。

百姓们倒是被安置好了,但如何处理叛军也是个问题,更何况濡须口的七聘逃走。尔等本是大汉的将士,迫于无奈才做了叛军,若是幡然悔悟,既往不咎!”

“背叛朝廷非我等之意,实乃受蔡瑁所迫,不得已而从之!”眼见大势已去,近七千叛军纷纷缴械投降,濡须口水师不战而平。

等把这些叛军收编之后,陈宫又向尉迟恭建议秋后算账,大开杀戒,一口气杀掉了两千多蔡瑁死党,以绝后患。剩下的那些真正被强迫降魏的继续留在军中为朝廷效力,最近被强征入伍的百姓则各自放归家园。

尉迟恭‘花’了两天的时间把队伍整编完毕,萧何被吏部从吴郡调来担任庐江太守,接掌这片烂摊子。见萧何‘精’通治国之道,把地方百姓安抚的井井有条,尉迟恭与陈宫、姚广孝方才放下心来,率领四万人马离开濡须,北上合‘肥’驰援薛仁贵去了。

“全军加速,曹‘操’已经围攻合‘肥’十日有余,逍遥津告急,将士们加把劲啊!”

尉迟恭匹马当先,冒着凛冽的寒风督促将士们加快脚步,若是守住合‘肥’,则可以向曹魏发起反攻。若合‘肥’新旧两城失陷,则曹军很有可能再次卷土重回,重夺濡须口。

就在尉迟恭率部向北之时,韩世忠水师顺江而下抵达了濡须坞,新任太守萧何亲自迎接。韩世忠顾不得入城休整,与朱桓、梁红‘玉’率部弃舟登陆,统率三万兵马紧随着尉迟恭的步伐朝合‘肥’增援。

曹军大营之内,斥候快马往来。

“报……”斥候拉着长长的腔调进入了帅帐,“启奏陛下,诸葛亮率领七万人马由江夏而来,目前已经抵达了潜县,距离合‘肥’尚有二百里路程。尉迟恭率部从濡须而来,距逍遥津尚有一百三十里!”

曹‘操’袍袖一番,抚须道:“徐州那边战事如何?传朕旨意,留下陈子云压制徐达,命郭子仪、贾复火速前来合‘肥’增援,命曹子孝放弃进攻汝南,前来寿‘春’参战。争取毕其功于一役,重创汉军于合‘肥’,直捣金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