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伏羲传道,崩坏仙界(1 / 2)
伏羲闭目养神,开始逐客!
可叶凡怎么甘心,内心可是有诸多的问题想请教,毕竟如此良机难得,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如此机缘,不得趁机多问问!
于是毕恭毕敬地参拜道:“前辈,我等修道至今,懵懂无知,前路迷茫,尤其是对于炼虚合道,更是如坠云雾,不知前辈能否指点一二!”
众妹子闻之亦是眼眸一亮,也纷纷默契的参拜道:“恳请前辈不吝赐教,指点迷津!”
“呵呵,尔等才入返虚,不夯实基础,却欲窥探大道,是否有些不切实际了!”
伏羲缓缓睁开双眼,目光中闪烁着古老的智慧,略带戏谑地说道。
“这……让前辈见笑了,实属迷茫,才有此问,还望前辈不吝赐教!”
叶凡即便脸皮厚如城墙,此刻也不禁面红耳赤,众妹子更是羞愧地低下头!
“哈哈!”
底下众生相让伏羲抚须大笑,震耳欲聋!
“也罢,看在与尔等有缘的份上,告知尔等也无妨。
但此之前,尔等需知晓,道无止境,路有千万条,每个人对道的理解不同,修行方法亦不同。
吾之所言,仅是吾之总结与猜想,尔等可借鉴,切不可生搬硬套!”
说着也不管众人,直接开始讲道。
“炼虚合道,乃修行之终极目标,需破除一切虚妄,方能与道合一。
此道分为三境九阶,每一境皆需突破生死玄关。”
说着袖袍一挥,石壁上就出现了寂灭虚空4个道文,宏光闪闪,仿佛饱含了道和理。
“初入炼虚,应以‘寂静’为心印。
摒弃一切表象,不执着于形式,不沉迷于技法。
所谓‘撒手虚空是金身’,需从有为之境逐渐进入无为之境,待四大崩散,虚空破碎,方能显现真实之形。
此诀曰:‘打破虚空消息路,我登彼岸不用舟’,需以九年面壁之功,蹈光依灭尽定,直至寂灭无余,形神俱妙。”
叶凡眉头微皱,古文他自然听得懂,毕竟古书也没少看,宁采臣的传承也不是白给的!
如果用白话解释,那就是面壁九年,天天面壁思考,直到彻底‘死透’,连想活着的念头都没了,这时候差不多也就成功了!
不过就更疑问了,见有停顿,于是躬身问道:“前辈,弟子曾听闻‘撒手虚空’需断绝七情六欲,但若连求生之念亦舍弃,岂非陷入死寂?”
伏羲抚须轻笑:“善哉此问!所谓撒手,非灭心也,乃破执心。
若惧死而不敢舍,贪生而不敢空,终为尘网所缚。当如古井无波,纵天崩地裂,心亦不染尘埃。
九年面壁,便是磨此不惧不贪之性。”
简单讲就是贪生怕死将永远被困住,面壁就是为了改掉这个毛病。
伏羲也不理会众人反应,轻拂袖袍,石壁上再度显现出第二境:光聚圆子!
“虚空破碎,无极神光自玄关窍喷涌而出,化为一轮璀璨日轮,映照天宇。此时,万道毫光如千万颗耀眼杲日,普照三千世界。
光聚之时,须与贤圣仙佛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化为虚无圆子。身似摩尼宝珠,光芒万丈,无边无际。此乃‘色空俱泯’之象,形神归一,方可证得大觉金仙之位。”
这一番话语,如云雾缭绕,令人似懂非懂,哪怕知识渊博的叶凡,也云里雾里,感觉像是将自己比喻做太阳,却又似是而非,本想询问,可伏羲并未停顿,只见他再次轻拂袖袍,石壁上竟又浮现出:第三境:道化无始
“此终极之境,吾称之为道化无始,虚空不空,无无亦无。
身外化身如繁星般散入十方,聚则显形,敛则纳于芥子。
此乃‘不空真空’之玄妙,至此,与道融为一体,轮回无始无终,万劫不坏。”
“当然,这亦是吾之猜想,是否有此境界,吾也不知!”
说完,伏羲微微一笑,见众人陷入茫然,也很玩尔,说起来,有关第三境,也只是近日从信仰中萌生的念头,对与不对,其实也无所谓,神嘛,总要有点盼头。
殊不知这给众人带来了多大的冲击,只知其厉害非常,翻山倒海不过尔尔,仿若洪荒中所描述的圣人一般,无所不能,就有些不可思议,令人遐想向往!
就是叶凡有些怪异,总结的这第三境和他的洪荒简史设定有些类同。
可类同归类同,话从大神口中出,可信度肯定不一样,当然也知道,想要进入此境,千难万难,穷其一生都不一定能够窥其一貌,估计以后也只能在梦境里体验体验了,可不妨碍众人进入遐想啊。
“呵呵,尔等切莫着相,须知这只是猜想,可没当真,好了,尔等可有疑问?”
伏羲笑笑,又准备赶人了,可众人又不笨,这么好的请教机会,怎么可能放过!
赵灵儿想起一事,忽问道:“伏羲前辈,晚辈有一惑——若心魔趁寂灭之际反噬,当如何抵御?昔年我姥姥闭关时,曾遭心魔幻化成至亲索命,险些走火入魔。”
伏羲双目精芒一闪,袖袍拂过石壁,现出“观自在”三字:“心魔者,镜中虚影也。当以‘观自在’法门应之——见魔而不怖,知幻而不逐,如观云卷云舒。
你姥姥之败,非魔强,乃自心动摇。若真能寂灭无我,魔亦无处生根。”
赵灵儿蛾眉轻蹙,玉指微凝,一朵冰莲骤然浮现:“晚辈近日悟得‘冰心诀’,欲以极寒之气镇住妄念,不知是否可行?”
“冰心诀虽可作辅助,却终究非正道。”伏羲轻触冰莲感知,后轻摇其首,缓声道,“纯粹寒髓虽能暂压躁火,却如以石堵水,难以为继。
不若增添无相之法,涤心而不伤本元。待三昧真火自生,寒热交融,方能成就阴阳平衡之妙境。”
王语嫣在印证自己所学后,也壮着胆子提问道:“前辈,弟子曾在古籍中目睹‘化身万千’之术,不知与第三境有何差异?”
伏羲负手而立:“化身术犹如繁茂的枝叶,而合道境则是坚实的根基。
术法可以制造虚幻的假象,道却能孕育出真实的自我。
若是强行分神化形,最终也不过是虚幻的泡影;
只有待到道法自然之时,化身亿万也不会有丝毫增减,就如同明月映照千江之水,本体却始终坚定不移。”
刘艺菲眼眸一亮,回想起自己悟道的法术,也轻轻展开玉手,掌心顿时浮现出九枚符文。
“晚辈近日领悟了一种法术,可以凭借此术分化出九道身影,虽然并非化身,但也能在瞬息之间迷惑敌人。
请问此法与道化无始之境,是否相互矛盾?”
伏羲沉思片刻,伸出指尖轻轻触碰符文:“符文分化之术,确实属于旁门左道,然而若是以‘无相’之心去驾驭它,也可以成为道器。关键在于‘用而不执着’。
若是为了战斗而战斗,就会陷入杀劫之中;若是为了拯救众生而化出身影,那就契合了天道。
正如一把利剑,既可以斩杀妖魔,也可能误伤无辜,完全取决于使用者的心境。”
“多谢前辈指导,前辈之恩德,晚辈铭记于心!”
大有所获的刘艺菲虔诚跪拜,众妹子也知道机会难得,纷纷提问,伏羲也不吝啬,都给出了满意的回答,一时都大有收获,虔诚跪拜!
“尔等无需多礼,吾亦是受益良多!”
说着,伏羲微微颔首,露出一抹微笑,只见他的袖中突然飘落一卷金帛,瞬间化作道道流光,如流星般射向众人的眉心!
“此乃《太虚真解》,记载着三境七十二变的劫数,吾大多数的猜想都是由此而来,尔等且仔细参悟,自然会有所收获。”
众人赶忙拜谢,只觉得脑海中多出了一卷金帛,上面的字迹犹如星斗般流转,隐约间还传来龙吟凤鸣之声,众人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再次虔诚拜谢!
“嗯,若无甚事,尔等请回吧!”
伏羲准备挥手赶人,哪知叶凡这时候又跳出来,他还没问呢,这么好的机会,这么聊的来的大神,不得多榨一榨,怎么对得起这男的的境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