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陶院长(1 / 2)
谢师宴是一场重要的宴会,由官府主办,旨在感谢师长们的辛勤教导和栽培。
这场宴会由陆知州牵头,徐州的官员、书院的院长、先生们都会应邀出席。
陆知州对儿子陆明寄予厚望,认为这是一个锻炼他能力的好机会,于是将筹备谢师宴的任务交给了他。
陆明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短短几天时间,他就高效地完成了所有筹备工作。
他不仅确定了参加宴会的人员名单,还精心挑选了合适的场地,并详细规划了活动流程。
为了确保一切顺利进行,陆明将所有细节都整理成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虽然衣浩一向不喜欢外出,但当他得知好友陆明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他出谋划策。
两人齐心协力,忙碌而充实,不知不觉间,竟然忘记了等待考试成绩的焦虑。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谢师宴的日子就到了。
这天清晨,衣浩早早地起床,带着精心准备的礼品回到书院。
他要亲自向老师们道别,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到了京城之后,陶院长将一封推荐信郑重地交给了衣浩,并叮嘱道。
“把这封推荐信带到松山书院,那里的院长是我的同窗好友,他一定会为你妥善安排好一切的。”
陶院长心中明白,衣浩的学业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要面对的便是春闱考试。
在秋闱之前,衣浩需要学习的是春闱的答辩技巧以及殿试的答辩知识。
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到衣浩未来的仕途和人生道路。
陶院长看着衣浩,眼中透露出一丝感慨。
他知道,这或许是他此生最后一个弟子了。
随着储君的确立,新帝的性格和行事风格都是未知数,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的局势会如何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陶院长认为最好的选择就是隐退,远离权力的旋涡,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猜测。
陶院长将推荐信交到衣浩手中,仿佛是将自己的一份期望和祝福传递给了他。
他相信衣浩有足够的才华和能力去应对接下来的挑战,也希望衣浩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衣浩毕恭毕敬地双手接过推荐信,然后对着陶院长深深地鞠了一躬,感激涕零地说道。
“多谢老师费心安排,学生对老师的良苦用心感激不尽,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报答老师的大恩大德啊!”
陶院长见状,微微一笑,用手捋了捋自己那花白的长须,和颜悦色地说。
“你这孩子,如今有了出息,为师我自然也是脸上有光啊!你不必如此客气,这些生疏的话就不必说了。”
衣浩听后,连忙点头称是,态度异常诚恳。
然而,他稍稍迟疑了一下,还是忍不住开口问。
“老师,学生有一事不明,想请教老师。”
“老师您为何不与我们一同回京呢?您已经多年未曾回京了,师母和师妹想必都对您思念已久了吧。”
说起师妹,衣浩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个曾经见过一面的小姑娘。
那时候,师妹才刚刚十四岁,还是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女孩。
如今,时光荏苒,师妹也已经十七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由于老师常年不在京城,师妹至今尚未定亲。
陶院长听了衣浩的问题,缓缓地摇了摇头,叹息道:“唉,如今时局动荡不安,局势尚未明朗,为师实在不宜此时回京啊。”
“待春闱过后,为师再定吧。”他缓缓说道,似乎在深思熟虑着什么。
想当年,他可是堂堂太子少傅啊!然而,太子的突然薨逝,让他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一度陷入消沉之中。
若不是陆知州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恐怕他至今都难以走出那段阴影。
最终,他还是听从了陆知州的建议,来到了徐州书院担任院长一职。
只是,当今圣上多疑猜忌,使得他不得不将妻子和女儿留在京城,交由他的大舅子照顾。
每每想到这里,他心中都充满了愧疚和不安,觉得自己实在是对不起妻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