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章 元青花(2 / 2)

加入书签

要知道,古玩这一行,最重要的提升手段就是多听多看,听是指听师傅讲述,听别人讲解,可是这个小子根本没有这份待遇,王元阁是一清二楚的。

看指的是上手把玩,近距离观看,而不是在博物馆里隔着玻璃远远的看,那样根本没有什么效果,只有将东西拿到手上,用心体会这件古玩的纹理包浆釉色和质感,才能体会到那个年代流传已久的工艺。

这些是公认的鉴定手段,但是方宇很显然根本没有这种经历,这小子说的那些话说不定就是在哪里看道了就记下来了。

甚至很有可能是信口胡诌罢了。

王元阁底气十足,现在就等方宇自己编不下去,露出马脚了,到时候自己大可以故作大方的放过他一马,不过这小子就别想在这个圈子里混了。

哦,不对,他根本没有进入这个圈子的资格!

王元阁也不急着催促,就静静的看着。

但是这群人可是听得入迷了,这些知识在网上都可以查得到不假,但是谁也没有兴趣闲的没事了去看那些东西。

而且这番话经由方宇的嘴里讲出来,别有一番意味。

一个偏偏少年郎,嘴角含笑的讲述着元青花的工艺手段,再加上台上那尊生死未定的瓷器衬托,一时间众人甚至都有些激动了起来。

方宇讲完了那些话,随手从侍者手里拿上一个酒杯,然后喝了口酒润润嗓子,才面对众人继续说道:“元代景德镇瓶、罐之类器型,采用分段制胎,然后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处器表往往突起,给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清晰可见,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处胎体接痕表现明显。一般器物的足边不规整,有弯曲现象,说明元代制胎时不讲究修坯,因此显得成型工艺较粗糙。

但小型器物也有精致者,胎质显得洁白细腻。削足处理方法常见底足足端外墙斜削一刀,大器足底宽厚多为挖足,挖足有

深有浅。器物圈足不十分整齐,呈弯曲状。器底可见螺旋状的切削痕,大瓶、大罐的底部旋削纹较粗、较疏,盘和碗的切削痕较细、较密。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

高足杯的高足与杯身以泥浆拼接,交接处可以看见黄色或浆色挤压泥浆,杯把足端的圈足厚薄不一。子扣套合结构的盖,采用子扣与器盖先成型后粘接工艺,盖上能清晰地看见接痕。碗的底部胎体较厚重,足内露胎,中心微微突起,俗称“脐”状,实为拉坯痕迹。瓶、罐等大型器物底部中心处常见一内凹的圆点,在烧制大器时,为防止塌底,需在底部中心或稍偏处放一个用耐火土做成的圆饼或圆圈作支点,圆点就是由此形成的。大罐底部多为宽圈足,不规整,有的底中心有较浅的螺纹痕迹。

一般大件器物胎体厚重,但重量适中,如超重或超薄都值得考虑。”

“但是”

方宇一个停顿,卖了个关子,众人知道重头戏终于是来了,全都翘首以盼的看着方宇。

不过方宇并没有继续讲下去,而是笑着对王元阁说道:“王老板,不如打个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